• 36阅读
  • 0回复

给“工作母机”加点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5
第3版()
专栏:群言录

给“工作母机”加点油
师范,历来被人们称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但是,目前在不少地方,师范教育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农村培养小学师资的地、县级中等师范学校的现状,更令人担忧。
最近在天津采访,了解到一些郊县师范师资严重不足,招生标准低,教学质量差,远不适应教育工作实际需要的情况。以静海县师范学校为例,该校任课教师44人中,一半以上是近年分配来的大专或中专生。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业务基础较差,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完全适应师范教学的需要。而这所学校每年要招收数百名新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教师。
这类情况在其他地区也程度不同地存在。
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有些地方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只盯着普通中学的升学率,忽视了作为“工作母机”的师范学校。有的同志认为办好中学、特别是办好重点中学是硬任务,经费、设备、师资优先照顾重点中学,而把办师范看作软任务,师范生毕业,不管合格不合格,分配下去就完事,至于能否胜任工作就不管了。
第二,有关领导部门只重师范学校的数量,而未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师范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解决农村师资缺、民办教师比重大的问题,不少地方不管条件具备不具备,大批恢复和新办中师,但又没有解决师资、设备等问题的实际措施。这实际上降低了师范的水平,很可能使本来水平偏低,亟待调整和提高的农村小教队伍,又补充进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
第三,有些地方因政策限制得过死,妨碍了城区师范发挥师资力量的优势。天津市区现在初中、小学教师均已超编,但郊县小学教师奇缺,尚有上万名民办教师。市区师范学校条件好,设备好,师资力量也较强,但不招收郊县的考生,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缺少补充来源。
要解决好师资问题,必须真心实意地关心师范教育,在财力、物力、师资配备以及招生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给“工作母机”加点油,以便让它更好地运转起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王锦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