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读《谁来拯救这一千四百万斤山芋干》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5
第5版()
专栏:

读《谁来拯救这一千四百万斤山芋干》有感
看了你报8月16日第五版《谁来拯救这1,400万斤山芋干》一文后,我们很想帮帮忙,但回想起去年的事来,心里就凉了。去年,北京酒精厂曾在河南、安徽两省收购议价次山芋干4,000多万斤,既解决了当地的困难,又使我厂在计划外多产酒精7,000多吨,并为国家节约了大批粮食。可是我厂职工的奖金不但不高,反而比同类厂还低。据说上级为了照顾我厂,最后才与兄弟厂持平。后来反映到市局,经委及有关部门都认为不合理,可就是没人管。我们认为,考核企业的方法,上级拨原料生产与自找原料生产(指国家统配物资)应有所区别,这是一。其二,我们听说,今年国家规定不准各企业自行收购议价粮,只能购当地粮食部门经营的议价粮进行生产,这样环节多,层层加管理费,利润成本就高。虽然北京市规定粮食白酒使用议价粮减一部分税金,但其它产品(如溶剂酒精),并无减免税利的规定,因此企业只能国家拨多少原料,完成多少产品。这样,也就出现了上述山芋干调拨不出去,而企业想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国家又不拨原料的现象。请有关部门想一想,如何发挥和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北京酒精厂 王兆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