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今日《市场》报发表社论 希望发展菜牛增加牛肉供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6
第2版()
专栏:

今日《市场》报发表社论
希望发展菜牛增加牛肉供应
本报讯 本月16日出版的《市场》报发表有关菜牛生产和牛肉供应问题的社论。社论说:牛肉短缺已经成为肉食市场上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既有具体工作中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多年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个看法:牛肉主要是回民食品。因此国内市场上供应牛肉的对象,大多是供应伊斯兰教民。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有些地方在安排和发展菜牛生产时,对满足各族人民需要方面,重视不够。其实,由于牛肉精瘦不腻、好吃可口,早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诗经》上就有杀牛祭宴的记述,而一部《水浒》,更把宋朝人吃牛肉的景象描绘得酣畅淋漓:无论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小酒店里吃大块牛肉,还是武松在景阳岗前要熟牛肉下酒,都说明牛肉是当时人们常吃的肉食。现在,许多群众来信要求解决买牛肉难的问题,也说明各族人民都希望吃牛肉。
牛肉供应紧张,在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是菜牛生产不足。六十年代以前,全国平均每年要淘汰500万头耕牛作菜牛,商业部门每年能收购150多万头供应国内外市场。以后,特别是十年动乱以来,国内牛肉供应便显得紧张。如北京市场每年需菜牛6万头,实际购进数不足十分之一,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此外,由于内贸收购价格和周转运输费用问题,牧民不愿卖,又造成了有限的菜牛积压卖不出去的怪现象,如辽宁、河北、吉林一些地方就积压了不少菜牛。
牛肉营养价值高,在各种肉食中名列前茅。国际市场上,1978年世界牛肉的出口总量为猪肉的2.7倍。欧洲共同体国家牛肉销量占全部肉类销量的一半多。美国牛肉消费约占整个肉类的六七成。牛肉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人民的主要肉食品。近年来,我国的食品结构在逐步改变,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从经济政策上给以鼓励,积极发展菜牛生产,是符合群众愿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