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里根战略核武器计划引起的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6
第7版()
专栏:

里根战略核武器计划引起的争论
张德真
美国参众两院近来连续举行会议,就里根总统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加强美国战略核武器的计划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使美国国内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里根提出的这项为期6年、耗资达1,803亿美元的战略计划主要包括:在现有的、经过加固的“大力神”或“民兵”式导弹发射井中尽快部署100枚MX导弹,同时继续研究其他的长期部署方案;恢复卡特停止生产的B—1战略轰炸机,加快研制可躲避雷达的“偷袭”式轰炸机;以每年1艘的速度建造“三叉戟”导弹潜艇,同时建造更大和命中率更高的D—5海基弹道导弹;改进通讯指挥系统,提高雷达和卫星监视系统的性能与生存力,加强战略防御,等等。
这个庞大的一揽子计划是里根政府为扭转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表明美国决心保持核均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据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估计,苏联的SS—18、SS—19洲际导弹有能力在第一次核打击中一举摧毁美国全部或大部陆基导弹,从而使美国核防务中出现了一个所谓“易受攻击之窗”。如何关闭这个薄弱之“窗”,加强美国由陆基导弹、海基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并使之迅速现代化,成了美国防务中的当务之急。同时,里根政府宣布,美苏之间新的一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可能于明春举行。主张以“实力”作为“谈判”“基石”的里根政府自然会把这个一揽子战略计划看作是加强美国在谈判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杠杆。
可是,里根的计划宣布之后,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不在于美国是否应当发展战略武器,对此人们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而在于采取什么步骤来发展。争吵得最激烈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关于如何部署MX导弹的问题。MX导弹是一种多弹头的、机动的巨型洲际导弹。无论从威力或命中率来说,都比现有的“民兵”或“大力神”导弹先进得多。但是,把这种导弹部署在什么地方,却众说纷纭,提出的方案有近百种之多。后来,前总统卡特倾向于一种所谓“多掩体配置”方案。即将200枚MX导弹部署在西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4,600个掩体内来回穿梭移动,使苏联无法知道这些导弹的确切位置,以此来保护它们免遭摧毁。但是这个办法也存在着耗资大、破坏生态环境和安全没有保障等明显缺点,并且遭到当地居民反对。由于意见分歧,卡特的计划只好搁浅。里根执政后,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权衡,决定取消卡特这一方案,改为暂时在现有的但经过加固的陆基导弹发射井中部署MX导弹,同时继续寻求其他更理想的部署方法。对于里根这个新的建议,美国政界、军界人士中不少人持否定态度。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为首的一些军事领导人坚持卡特的“多掩体”计划,反对把MX导弹部署在固定的发射井中。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托尔甚至尖锐地指出,这项新计划“只能会进一步打开里根总统试图关上的那扇所谓‘易受攻击之窗’”。
还有一部分人主张,既然MX导弹放在陆上不安全,最保险的办法是把它们部署在巨型飞机上或沿海的小型潜艇上。这种实际上主张放弃陆基导弹的意见遭到了国务卿黑格等人的反对。有的人甚至担心,如果美国不在本土部署MX导弹,就会为西欧某些人反对在本国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导弹提供借口,这对北约的防务是不利的。这样,关于MX导弹如何部署,至今仍然是一个悬案。
二、关于要不要生产B—1轰炸机的问题。B—1轰炸机是一种装载能力强、性能好的战略轰炸机,原准备作为美国新一代的运载工具进行成批生产。后来卡特政府决定停止生产B—1轰炸机。这除了受当时所谓美苏“缓和”气氛的影响之外,主要是考虑到这种轰炸机既费钱,又不够先进。因此,卡特政府坚持在八十年代先依靠现有的B—52轰炸机,到九十年代再部署更先进的“偷袭”式飞机。里根政府则认为,日益陈旧的B—52轰炸机满足不了八十年代美国防务的需要,而先进的“偷袭”式飞机又迟迟不能上马,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如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即除继续大力研制“偷袭”式飞机并力争在九十年代部署这种飞机之外,在现阶段,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先部署100架B—1轰炸机,并在B—1轰炸机和经过改进的B—52轰炸机上部署大约3,000枚巡航导弹。对于这一决策,不少人表示强烈反对。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伯德把B—1轰炸机比作“老古董”。他说:“我们继续搞B—1轰炸机,就等于花钱捣弄旧汽车”。
11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国防拨款授权的折衷方案,决定暂时不建造B—1轰炸机和配制MX导弹。看来,这场辩论还要持续进行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