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记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6
第7版()
专栏:

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记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演出
本报记者 李家德 管彦忠
绣有金线的紫红色帷幕拉开,一群身着色彩鲜艳、具有芬兰民族特色服装的男女青年,手拉着手,以轻快的舞步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就是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为北京观众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歌唱游戏与舞蹈集成曲》。它描绘青年们在一块儿嬉戏的情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来自芬兰中部的高斯蒂宁镇。这是一个只有4,000居民的小镇,它是芬兰民间音乐的基地,有着四百年的音乐传统。高斯蒂宁地区几乎家家有乐器,人人会弹唱。这里的人对音乐舞蹈的爱好可以说世代相传,因此有时会出现三代同堂演出的动人情景。这一次来华演出的一支由4人组成的“婚礼乐队”里就有两兄弟。哥哥基莫·安蒂拉,从事按摩职业;弟弟岱乌伏·安蒂拉,是工厂工人。据团长维斯·麦坦莱介绍,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的成员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医务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银行职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平时的训练,或在国内外的演出,都是利用休假日进行。全团有110人,但出外演出时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参加。这次来我国访问演出的只有22人。所以一个人要担任好几个节目,甚至唱歌的、弹奏乐器的,也得参加舞蹈。从这可以看出,他们能歌善舞,真是名不虚传。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不仅成员来自民间,它演出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以及弹奏的乐曲,都取材于民间。有的舞蹈节目选自芬兰不同地区,并反映了这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如芬兰古老的婚礼舞《霍伊亚卡》。新郎新娘都身着黑色礼服,来祝贺的客人多穿白色衣裙,有的全身罩着一件黑袍。这对北京的观众来说真是耳目一新,又一次领略了异国风情。
麦坦莱团长说,高斯蒂宁地区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所演奏的曲子除传统的外,多是即兴谱成。他们先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情景,用乐器演奏给大家听,然后录音,最后才谱成曲子,如圆舞曲,欢快的波尔卡等都是这样产生的。婚礼舞曲是世代相传,而又不断有所创新。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的女歌唱家西尔卡·哈维斯托演唱的几首民歌既有民间风味,又充满了芬兰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她唱的歌中有一首名叫《谁来烧沙乌纳》。“沙乌纳”原意为蒸气浴。芬兰全国人口400多万,“沙乌纳”浴室就有200多万个。她唱的另一支曲子《夏夜如此美好》,描绘了芬兰盛夏美丽的白夜。从她演唱时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热爱!
芬兰人民非常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拥有珍贵的《卡莱瓦拉》诗歌集,其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古代民间生活的古诗歌,而且有不少古老的乐器,其中康岱莱琴和双排键手风琴最为芬兰人民所喜爱。麦坦莱团长说,在高斯蒂宁地区几乎家家都有一把康岱莱琴。这种琴已有二千年历史。这次由年轻的音乐教师哈努·沙哈弹奏的3支古老的民乐曲,用的就是五弦康岱莱琴。
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这次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采的节目,这些节目充满了生活气息,使人倍感亲切。麦坦莱团长在致开幕词时说,他们团从遥远的芬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良好的问候,我们谨借此机会祝贺他们演出成功,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