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不应当歧视非重点中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7
第3版()
专栏:

不应当歧视非重点中学
本报评论员
片面追求大学升学率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歧视非重点中学。现在,不少非重点中学的教师、学生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很多教学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学校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困难很多,师生们教与学的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是目前一些中学教育质量较低、学生学业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
为了恢复被林彪、“四人帮”严重摧残的教育事业,尽快培养人才,各地重视重点中学,是应当的。几年来,大部分重点中学工作是有成绩的,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人才。但是,重点学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是在非重点学校学习,绝大多数教职工是在非重点学校工作。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共有1,000多所中学,重点中学(包括一些大学的附中)不过24所,占2.4%。今年全市中学共招初、高中学生21.1万名,重点中学不过招生8,000名,只占3.8%。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工作侧重点只放在少数重点学校,而放松非重点学校的工作,就要脱离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脱离大多数学生家长,党的教育方针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的贯彻。
一般说来,进入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入学考试分数低一些。但是,决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智能低”、“没有培养前途”。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各个方面都未定型,更不能因为某几次考试成绩较差,或有某些缺点,就认为这些学生不行。实际上,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只要引导得法,同样是大有希望的。绝不能让没有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受到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压力,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给予这些没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以更多的鼓励与关怀,提高他们的信心,给他们以力量;学校更应讲究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有效地开发他们的智能。这样做,他们之中是会涌现出大批人才的。
不少非重点学校条件较差,消极因素多,教师工作的难度也较大。他们的工作量实际上比规定的要多。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大都给重点中学选拔去了。一些重点中学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又“吐”了出来,进入非重点中学。因此,非重点中学的教师经常承担着困难、繁重的任务。在高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非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当然要低一些。因此而责怪、歧视非重点学校的教师,是很不公平的。升学率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衡量教师的工作,不能光是看学生的升学率,还要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态度和所取得的实际成绩。很多非重点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这种做法是正确的。领导部门和学生家长应当支持他们的工作;领导同志要多深入非重点中学调查研究,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倾听师生们的意见和呼声,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我们相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都将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