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提倡多做自我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7
第5版()
专栏: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提倡多做自我批评
孙起孟
要使党风根本好转,要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必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法律的制裁,但这只能是辅助的而不是主要的。
现在的确存在着批评不易、自我批评更难的情况,对此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感到不解渴、不耐烦,总想单靠行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一种是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坚持的过程中努力改变批评不易、自我批评更难的情况。前一种倾向是不正确的,后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行政的方法看来收效较快,但只能解决某些人的行动上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不仅从行动上而且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那就非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不可。而且,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要有效地实施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
我们要坚持的是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错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不应坚持,也坚持不下去。当前存在的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心怀余悸的不正常情况,其中也包含着对于以往错误批评的反抗的因素。因此,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方面要排除各种阻力,毫不动摇地积极开展,同时也要贯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针,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地提高运用这种方法的水平。
毛泽东同志总结我们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或者违反这个公式,是从方法上区别正确批评和错误批评的界限。
首先,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必须是团结的愿望,而决不是把被批评的同志搞臭以至打倒。要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不很容易;可是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怀着团结的愿望和热忱,却是任何批评者能够也应该做到的。
其次,批评的方式要适合矛盾的客观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某个同志犯了错误,他和其他同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基本方法。这种基本方法要运用得好,就必须针对矛盾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恰如其分的批评方式。医生治病,使病人早日康复的主观愿望,一般是有的,但是有的医生并没有把病治好,原因在于药不对症。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这里,用药对不对,首先决定于弄清病情和看准病源。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必须正确地、全面地弄清矛盾的情况以及矛盾的发展变化情况,按照具体情况采用并调整批评的方式。这才有可能使被批评者感到合情合理,心悦诚服。
第三,正确的批评一定能增强团结而不是削弱团结。原来存在着的矛盾解决了,必然能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然而矛盾是层出不穷的,团结不会是一潭死水,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团结——批评——新的团结,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发展的辩证法。
批评,是批评别人的错误;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的错误。然而,批评也好,自我批评也好,都是为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目的一致,而且运用起来,也是互相渗透,互为作用的。
做好自我批评,固然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也需要别人的批评帮助。自我批评常常是批评的延续或深化。反过来,如果只有别人的批评,纵然批评得正确、深刻、全面,而不能落实于自我批评,那么,批评虽好,仍有可能是不结果的花朵。
从表面看,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一个人的缺点错误;其实,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自我批评往往能起到启发别人察觉、纠正其缺点错误的作用。这也就是拨亮一盏灯,照明一大片。领导人员的自我批评更是如此。如果领导者只是热衷于批评被领导者,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却不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或者进行敷衍的而不是认真的自我批评,那就会损害批评的说服力和实际效果。
对于别人的错误不敢批评,是软弱的表现。
对于自己的错误不愿或不敢进行自我批评,同样是软弱的表现。
这两种软弱的表现都应大力加以克服。后一种软弱的表现,更加值得注意。
如果批评别人气壮如牛,自我批评则胆小似鼠,那仍然不是变软弱为坚强,而是以某种坚强的表象掩盖着软弱的实质。
敢做认真自我批评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拒做自我批评者只是弱者、懦夫。
我们中国人民有一个好经验和好传统,就是尽可能地把对别人的批评转化为人们的自我批评。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指的是自我批评。
应当大大发扬这一优良作风,提倡多做自我批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