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希望在汗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0
第4版()
专栏:

希望在汗水中
——中国女子排球队纪事
胜利的鲜花,从来就在汗水中绽放。姑娘们懂得,实现理想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所以,她们从不悭惜自己的汗水。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是四川姑娘张蓉芳的口头禅。她身高1.74米,是全队中的矮个。她练起球来特别犟,不管多么困难,都不认输。有一度,传球是她最“犯怵”的。一次跟外国队比赛,她给本队的主攻手传去一个网前球。谁知球传得过重了一点,变成了“探头球”,被对方的攻球手一锤砸死了,使她很懊悔。为了练好传球,她常常找教练补课。教练给的球格外难,东一个西一个,前一个后一个,直累得她心里冒火。有一次,她实在忍受不住了,接住球往场外使劲一扔。袁伟民严肃地说:“不想练就下去,想通了再上来练!”她说:“偏不,我不下”!一边哭,一边练,汗水把她全身的衣衫湿透。在这种痛苦的磨练中,张蓉芳终于成为全队技术最全面的主力队员。她打球眼快、手快、脚快、球路刁,打吊结合好,防守垫球强。许多高个的外国强手,在她的扣杀面前,都显得束手无策。
陈招娣跟张蓉芳一般高,也是队里的一个矮个。她风风火火,也生就了一副犟脾气。跟张蓉芳不同的是,她累得忍受不住时,真走,但每次都又含着泪水坚持练完。有一回训练结束之后,她主动要求加练15个垫球。垫球时,她满地滚翻,两次累得躺在地板上起不来。后来,教练看她练得太猛,就对她说:“可以减掉几个球!”她一听就火了,冲着教练嚷道:“不要你慈悲!”掉了两回泪,但最后还是咬着牙关坚持练完了。
看郎平扣杀一定很过瘾。如果了解一下她那把“铁鎯头”是怎么锤炼出来的,那你肯定会感到惊讶。这只是一次极普通的发球训练。队友们练完球先走了,场里只留下郎平。教练给她的任务是发三组球,每组三个球,如果有一个一般质量的球,就不算,如果出现一个失误的坏球,就负一组。郎平挥动长臂发了好半天,不但没有完成任务,相反倒又负下了几组。她感到胳膊火辣辣的酸疼难忍,也许是老伤犯了。她用左手使劲揉搓着右肩,然后又不断地挥动着右臂。很显然,她是在驱赶伤疼。教练站在对面场上,没有丝毫通融的余地。郎平喘息片刻,又抡起臂膀发球。发几个又揉揉手臂,然后又玩命地发。虽然春寒料峭,但汗水却浸透了她的头发,湿透了她的衣裤。类似这样的训练,是不计其数的,几乎每一天都少不了。郎平从不畏缩,总是默默地忍受着。因为她心里明白,正是平日里千万次的痛苦锤炼,自己的那把鎯头才有力,才能“一锤定音”。
在女排,每个姑娘都有一部自己的苦练史。多少次被那前后左右不断袭来的球累得躺倒在地板上动弹不得,仿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来回飞动的大皮球,别的物体再也不存在了。她们一边哭,一边还要挣扎着起来,继续去扑救无穷无尽向她们飞袭而来的大皮球。有的姑娘说:“当运动员真苦呀!有时好象就要练死在场上了。但事后想想,不这么练,又怎么赶超世界强队呢!”杨希说:“我们真盼望能休息半天,哪怕受点轻伤休息半天也好呀!可真受了伤躺在床上时,又急得掉眼泪了,恨不得立即投入训练。”姑娘们的身上,哪一个没有伤痕?十个指头,老裂开口子,疼得钻心。每次训练之前,她们总得缠上胶布。陈招娣说:“如果从我打球时算起,我用掉的胶布够做一身衣服了。”
她们的青春,就是在这种流汗,受伤,累得头脑发胀之中度过的。有人感叹说:“如果把姑娘们这些年洒下的汗水汇集起来,也不知有几千斤,几万斤,也许都可以汇成一条小河了呢!”
姑娘们却风趣地说:“苦,是一付灵丹妙药。我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天吃这付药。它虽然苦,但苦尽甘来。胜利的鲜花,将在汗水中绽放。”
是的,希望就蕴藏在如雨的汗水中!
袁伟民和邓若曾,是中国女排的两位教练员。在训练场上,从来见不到他们的一丝笑容,总是铁着脸,那么严,那么狠。一个是闻名的“铁石心肠”,一个是著名的“凶狠打手”。
例子俯拾皆是,哪一天不发生一起两起呢!这里不妨略举两例。1980年中国女排访问美国时,刚下飞机,高山反应就向姑娘们袭来了。她们浑身无力,难受得想吐。但袁伟民和邓若曾却把她们带到训练场去打球。姑娘们只好说:“指导,想吐……”他们却说:“想吐就吐,吐了再练!”她们就这样,一边练,一边吐,吐了又练。她们对两个教练可真恨透了,真恨不得冲过去,狠狠咬他们一口才解气。可是,第二天胜了第一场比赛时,姑娘们心想:“要不是昨晚那么练,今天非在场上出洋相不可。”在访问日本时,教练着重训练杨希。起先是邓若曾练她,那势大力沉的各种球,直打得杨希在场上连滚带爬,精疲力竭。可袁伟民还不放过她,从邓若曾手里接过球来,又继续练她,一直练了40多分钟。直练得杨希脸色苍白,把崭新的球裤磨破,胯部也蹭破皮肉,鲜血直流。女排的姑娘,哪一位没有被练得躺在地上起不来呢?姑娘们说:我们都给练得哭过鼻子,都在心里骂过教练。可就这样,他们也从不夸赞我们,而总是说不满意,不满意……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鲁光)(附图片)
孙晋芳在艰苦的训练中练成了一手卓越的二传技术。
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