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沙帝”风习在印度复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0
第7版()
专栏:

“沙帝”风习在印度复活
刘学成
在高高的柴堆上,安放着一具待焚的男尸。他的遗孀身裹崭新的沙丽,在头顶部,由前向后用朱红颜色分发,说明已婚。她两手合掌,走上柴堆,周围的人点燃柴禾。不久,火借风势,两具尸骨在烈焰中发出爆裂声。数以千计的围观者向火中投放鲜花……
这种目不忍睹的惨景并非古籍的记载,而是去年发生在印度北部一个名叫戈旺丹村的真人真事。这名自焚的妇女叫哈维蒂。此后,又有两起此类事件,只是由于警方的干预,才使两名无辜免于惨死。去年12月,在德里,竟有数百名妇女上街游行,鼓吹这种所谓的贞节。印度各界对这一事态发展深表关切,印度总理甘地夫人表示,她的政府反对恢复“沙帝”。
所谓“沙帝”,就是寡妇自焚殉夫的风习。在梵文中,该词的原意是“贞洁的妻子”。这种习俗过去在伏尔加河地区的斯拉夫民族中曾经流行过,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斐济等地也不乏其例。但是,唯独印度最盛行,而且经久不绝。在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都提到这类风习。十四、十五世纪,在国王逝世的时候,数百名宫娥嫔妃殉葬的事并不罕见。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侵略印度时,“沙帝”之风非常盛行,在当时的孟加拉省和加尔各答附近尤其突出。1818年,该省有839名寡妇自焚,而加尔各答地区就有544人。印度教改革运动的领导人罗摩·罗易等起而倡导废除“沙帝”的运动。1829年,英国殖民当局才正式公布法令,宣布废除“沙帝”。为了根除这种惨无人道的习俗,印度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们开展救济寡妇和允许寡妇再嫁的运动。1856年,英国殖民当局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在法律上也作了某些规定。此后,这种习俗虽然有所收敛,但是从未绝迹。
许多印度史学家认为,这种习俗延绵不断,时盛时衰,除了宗教的背景之外,可能也有社会经济的背景。
印度是一个宗教非常盛行的国家,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印度的传统宗教——印度教更是根深蒂固。根据印度教的正统教义,妇女的地位特别低下,其本分是结婚生育,操持家务,侍奉尊长,听命丈夫。贞节被视为妇女的至高无上的美德。因此,也就逐渐形成禁止寡妇再嫁的习俗。
摩奴是公元前二世纪传统的印度教法典的作者。摩奴法典规定,寡妇不许浓装,不许倚门而立,不事修饰,不食美味,不访邻里,不行祭礼,日食一餐,席地而卧。丈夫是妻子唯一的保护人,丈夫去世,妻子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断绝了生活来源。为了逃避这种悲惨的寡妇生活,寡妇自然产生“生不如死”的心理,而且这样的死还落得了贞节的美名。
印度宪法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由于广大妇女的经济地位没有改变,她们至今仍属印度社会中最受压迫、最受歧视的人。印度妇女这种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盛行的宗教狂热,是“沙帝”之风复活的温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