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执着动人的乡情——读邹志安的小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1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执着动人的乡情
——读邹志安的小说
陈深
邹志安是一个以农村生活为自己主要描写对象的青年作家。有同志在评论他的创作时说,他的短篇小说《乡情》的篇名,应被看作是他近年创作的总题目。我觉得这个意见是中肯的。所谓“乡情”,一是说他作品所描写的,大多是关中农村普通农民、普通农村干部的普通生活,儿女情、家务事、男婚女嫁、春种秋收等等,都在他的视野之内。他献给读者的,是一幅渭北农村自然风物、人情世态的质朴而真切的图画。二是说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乡土的爱恋,对于农村父老兄弟姐妹的真挚感情。他在小说集《乡情》的后记里说:“家乡的人和事,常是我梦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写作的主要对象。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令我动心。”他对家乡、对亲人深沉的爱,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内在的感人力量。
邹志安的乡情,集中地表现在他对劳动人民道德情操的歌颂和对农民命运的同情和关注上。在《肥皂的故事》和《乡情》里,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动人形象。她们一个在教育儿子媳妇应该如何做人时所体现出来的慈爱和正直,一个在同不幸命运的抗争中体现出来的宽厚和善良,足以使读者把她们看作我国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象征。在《乡恋》里,作者通过进才和谷叶这对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经历的曲折,批判了轻贱农民的世俗陈腐观念,深情地赞美了农村一代新人对爱情与乡土合二而一的忠贞;在《父辈人》里,张宏老汉在对待儿子牺牲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识大体、顾大局、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象“塬边渠道滚滚流淌”的渭水,滋润着广大读者的心田……。他有一部分作品,主人公虽不是农民而是各级农村干部,如《土地》、《赔情》、《粮食问题》等等,但就在这些作品里,他也总是以农民的美德为镜子,来检验他们的心灵,以农民对他们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褒贬和爱憎。邹志安是农民的儿子,正因为他以子女对待母亲般的那种真挚感情来对待人物,他的作品才具有那样叩动人心的力量。
邹志安的眼光也是敏锐的。他的笔触,总是跟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在他的不少作品中都得到了鲜明的反映。请看他的《喜悦》吧。那位刚从极度贫困中挣脱出来的仁慈、宽厚的婆婆,“压抑着喜悦”,庄严宣布要“花大价钱”给两个儿媳各买一件上衣的自豪感,写得何等真切!小妯娌对公婆许诺的感激,以及由此带来的欢欣,写得多么动情!可是,由于钱太少,上衣没有买成,这当然多少有点使小妯娌心灰和惆怅,但她们对未来并没有失去希望。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位老人不再为肚皮担忧,而敢于夸下海口,要给媳妇们打扮一下?又是什么支撑着小妯娌“将来会有”好上衣的信念?虽然作者没有明白交代,但读者从作品传达出来的环境气氛中,从那丰富而又富于色彩的细节里不难发现,正是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重大转折,使老人们相信生活会“一年比一年好”,也正是这个原因,给了小妯娌把“夜里长长的梦”变成现实的希望!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生机,在《关中冷娃》里也得到了生动的反映。冷娃,原不过是支部书记薛谋华之类鄙视、耍笑的对象,可是没有意想到,经过“三天三夜的民主选举”,他居然被选为生产队长。冷娃变了,不仅他那被压抑了的才能得以施展,使那些想看笑话的人目瞪口呆,更重要的是他被糟践了的尊严感也同时被唤醒。他尊重自己的人格,再也不愿“被人看低”。
邹志安是一个勤奋的人。从1977年至今,他已发表近50篇小说。这除了他生活根基的扎实和勤勉之外,还得力于他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形象的本领。他充分利用这个长处,因而带来了作品的丰收,以及艺术上某些明显的特点。但如果过多地凭借这个长处,而相对地忽略或放松了思想上、艺术上更艰苦的探索和追求,这对进一步提高创作质量显然不利。正是在这方面,邹志安还要作很大努力。他已写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但有些作品显然过于急促,缺乏更深的思考、开掘和提炼。对于象他这样一个已经发表了较多作品的青年作家来说,读者在这方面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