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个外籍华裔的心里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2
第4版()
专栏:

一个外籍华裔的心里话
加拿大维多利亚华侨联谊会副主席 刘敦仁
最近两年来,从世界各地返回祖国探亲、访问、旅游或从事商业的华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逢年过节,从机场、车站上等待火车、飞机入境客人的拥挤中,更可看出海外华人对于祖国的热爱。这是好现象,也是正常的情况。
不论哪一个民族,尽管散居世界各处,对自己的根源,多少总有一定的附属感。这种附属感,在中国人的血液中特别浓。用中国人的自己语言来说,所谓的附属感,也就是“根”。哪怕是台湾,近年来,也有寻根的消息传出。
根据我的体会,回到祖国去的华人中,老、中、少三代各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老一代的回去,主要是追寻落叶归根的机会;中年一代对于“根”的观念,虽没有老一代那么强烈,但是对失落的过去,总希望找到弥补的可能性;而年轻的一代,对祖国虽然陌生,但因民族同、血源同,自然而然地也会产生亲切之感。对于年轻的一代,我们也只能这样地去要求。至于老、中两代,他们几十年所过的异国生活,纵然有了一些物质享受,却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这种空虚是由长期跟自己的民族失去联系而产生的。人都需要一个“家”,但是在海外,纵然有“家”,却是否能称得上自己的真正的“家”呢?因此能回到祖国,即使时间短暂,至少使多年来精神上的饥渴得到一些解除。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华人回去了一次,还想再回去的理由。
我自己就有亲身的体会,1978年冬,我第一次回到祖国,那第一脚踏在祖国土地上的内心落实感啊,使我对这陌生却又亲切的祖国,开始深深感到了“根”的重要了。我多年来在海外的麻木生活开始感到苏醒。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去,回去的次数越多,我对祖国的认识也越深,越发感到中华民族的可爱!
然而近来,在回过祖国参观或探亲的海外华人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对国内亲友的怨言,这无非是由于有些人索取礼物、提出出国要求等等所引起的。其中多少有些误会,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复杂。
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以我这三年的经验而言,我体会到,国内的亲友想要礼物,想要安排年轻孩子出国,都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文革”十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领略过日夜不安之苦,心理上造成了对自己社会的不信任感,或恐惧感;梦想只要一到外国,一切问题都会解决。至于这种梦想能否实现,我设想他们大都没去深入探讨。
至于一些自己认为不能适应国外生活的,既有亲友在外,就希望他们回国时,能为自己捎些东西:电视机、录音机等等。托带的人总以为他一生只托人这么一次,可是他没有为被托的人想一想:一个人托一次,十个人就要托十次,无论从经济上或旅行的可能性上,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我自己就有此经验。三年内,我共带回了八个电视机、录音机,而电子计算器则已算不出带回多少个了。我每次回国,虽不忍心拒绝亲友的要求,但时间一久,别人以为我好说话,要求的人就越来越多。我虽曾委婉地告诉亲友,单说海关,我就要遵守规定,不然海关会以为我“走私”。可是委托的人似乎听不进去,以为我说的是推托之词,甚至有人认为从国外回去的朋友不懂人情。
记得我前几次去祖国,每到广州,首先就要到友谊商店取货,去车站托运,这些比我自己的事更重要,因为朋友的事没办好,会招来责怪。所以每次到广州,就成了我回祖国旅途中最繁重最麻烦的负担了。这种经验,相信海外回国的朋友都有。
另一方面,海外的华人回国时的一些举止,很多时候也给国内的亲友造成错误的印象,以为他们都发了洋财似的。造成这种印象有种种原因,譬如说,国内的穿着朴素,国外的比较花梢些,这种表面现象有时居然成为估计贫富的标准。
再说,有些海外亲友回国来,一定要住到高级饭店,每日开支四五十元,相当于国内一个月的收入。这种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成了估计贫富的准绳。加上一些亲友回国,谈论的话题不外乎一个月收入之多少,房地产价格之涨落,汽车型号之变化,等等。这种外国社会中最庸俗的谈话主题很有害,特别是给年轻的一代增加了不少的白日梦。
我们不否认海外工资水平比较高,但每个月的开支情况又如何呢,如国内的亲友详细了解之后,就不会认为高工资者一定就是富翁了。今天从国内来到海外的朋友已经有很多了,他们自己经过亲身体验之后,也能感到海外谋生之不易,也能体会到过去一些回国的亲友所赠送的礼物或现金都是来之不易的啊。
事实上,也有一部分华人回国时,不愿让别人看出自己在海外的辛苦,处处装作阔佬,引人羡慕。但这也不能完全责怪海外华人,因为祖国近年来有着一种风气,即富裕的华侨回国后受尽礼遇,而比较朴实或不愿装模作样的反会遭到白眼,这就难怪一些人为了图旅途上的方便,不得不装出阔佬的模样。
我上面分析的情况,其实在世界很多国家里都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一般地都认为北美洲是黄金国,而第三世界国家则是落后的贫穷地区。于是渐渐地,北美洲的人养成了令人难忍的“优越感”,第三世界的人则产生了“自卑感”。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现象。
每次到香港,进海关或购物,我一用英语,地位就提高了。可是回到祖国后,我不喜欢“伪装”,因为在自己同胞面前,宁可让人说我这人带有土气,也不能欺骗自己的亲朋好友啊。
不看重自己人,却去看重别人,特别是看重从所谓富有国来的人,这是人们共同的弱点。我认为对祖国目前的一些问题,倒也不必去大惊小怪,重要的是要对人们进行教育,正视它、纠正它。不要因为有了这些问题,又立即归咎到对外开放的政策上去。祖国已闭关自守多年,一旦开放,对于海外的一事一物,免不了会觉得眼花缭乱。这是暂时的过渡的现象,其他国家亦然,台湾也不例外。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子孙,我总以为对于祖国的亲友应该坦诚相待,不虚伪,不做作。而国内对海外归去的人,也不要另眼相看。海外发了财、成功的人不是没有,但大多数还是以辛勤的劳动来挣得每日的一份生活。只要彼此了解,互相体谅,真诚相待,海内外亲人的相聚之乐就不仅仅是出于那些微物质的授受,而是出于海内外同胞之间的真挚情谊和友好团结。
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不论是在海外土生的,或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都是具有中国血统的中国人,凡是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强大。祖国今天还不富裕,但不管多落后、多贫穷,总是自己的祖国啊。这正如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如果因为母亲长得丑,就在外面加以诋毁,不也正是向自己脸上抹黑,跟自己过不去吗?
中国,这个目前被某些人认为丑的母亲,我却满腔热情寄予希望。世界上能有几个国家象这样伟大的“丑妈妈”,用她自己的力量照料着十亿个儿女!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中,发生问题是难免的,要紧的是,我们对于这个大家庭中的问题应该“近视”,还是“远视”呢?
要解决自己家庭中的问题,必须要十亿个儿女共同团结合作才行。
我不幻想这个“丑妈妈”一夜之间成为雍荣华丽的贵妇人。我深信并且希望,这个“丑妈妈”养育的十亿个儿女,定有一天能团聚,还要齐心一致、互爱互谅,让我们共同的伟大、朴实的妈妈变得富强起来!
我爱我们的妈妈——中国!
原载《编译参考》1981年第八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