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排球之心——记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邓若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3
第4版()
专栏:体育之角

排球之心
——记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邓若曾
何慧娴
人和事业的感情是很奇异的。
对排球事业的爱,使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和邓若曾的心,与排球跳动在一起。二十多个春秋,他们把汗水挥洒在排球场上,把精力专注在排球场上,深深地苦恋着排球。
今天,他俩高兴地看到,自己苦心训练的中国女排终于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前进途中的坎坷,没有催下他们一滴眼泪,事业的成功,却使两位硬汉的眼眶湿润了……
(一)
四十二岁的袁伟民和四十五岁的邓若曾,六、七十年代曾是驰骋我国男子排坛的宿将,都是技高一筹的二传手,都担任过中国男排队长——比赛场上的中坚。这茬中国女排姑娘,虽然没有见到过两位教练当年的球场风姿,但早已耳闻他们刻苦训练的故事。袁教练苦练防守,飞身鱼跃,磕掉两只门牙,二十岁刚刚出头,就装上了假牙。姑娘们暗暗以教练为自己的榜样。
“打响排球翻身仗”的夙愿,使袁伟民、邓若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可是,正当中国男排很有希望打出好成绩的时候,一场浩劫使他们的理想变成了泡影。为了实现未竟的事业,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好作风,被他们带到了教练员的岗位。
网上对抗训练开始了。两位严师各站一边,指挥训练。一扣一拦,一拦一扣,双方互不相让。“好,再扣重一点,不能手软!”袁伟民要求着自己这一边的队员。“好,拦死它,别让球通过!”邓若曾要求着他那边的队员。只见陈招娣连扣三板,在郎平强拦下连吃三个“闭门羹”。性格泼辣的陈招娣怎肯罢休,她凌空跃起,使出浑身解数,又猛击一球,来了个打手出界。这时,只见拦网落地的郎平捂着手指,痛苦地直跳。原来,她的小手指被打开了花,皮裂肉翻。两位教练走过来一看,镇静地说了声没关系,不约而同地伸出了两双粗壮结实的手,小手指都被打歪了。袁教练笑着对郎平说:“我们当运动员时,训练中手指也都被打开了花,邓指导套上个套子,还坚持参加比赛呢!瞧你……”郎平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擦干净脸上的泪水,包扎了一下,第二天又活跃在训练场上。
(二)
对事业的迷恋,常常使人舍己忘我。袁伟民、邓若曾的心里只装着排球,他们的活动都以夺取世界冠军为轴心。人们从球场和电视屏幕看到,袁伟民、邓若曾的面部表情总是那么严肃认真,很难想象他们还是两个相当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呢!袁伟民喜欢文学、书法,能写一手好字;邓若曾爱听音乐,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们都曾是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可是,对排球事业的炽热追求,渐渐地使他们的性格、生活也都纳入了排球的轨道。
他们甚至变得“怪僻”起来,舍不得把点滴时间花在与排球无关的事情上。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教练相比,排球教练更辛苦一些,一堂训练课,有时要挥臂近千次。队员们休息了,他俩却还在伏案写教材。国际排坛有什么新动向,科技资料介绍了什么新技术,他们都要及时了解,及时研究。写字台的柜子里,分门别类堆放着的各种排球资料,都是他俩业余劳动的结晶。
袁伟民发烧生病了,这是他执教五年来唯一的一次。邓若曾不让他去球场,说:“你安心休息,训练有我。”袁伟民笑笑,点了点头,表示感谢。妻子郑沪英抱着几本文艺杂志,从家里匆匆赶来。她知道袁伟民的脾气,生病也不肯歇一歇,柔声劝道:“你躺不住,就翻翻杂志吧”,想用小说把袁伟民“圈在”宿舍。袁伟民照例笑笑,点点头。可是等他们一走,他又穿上球鞋,来到球场,坐在一边看训练。看来,排球真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已变得一时也离不开了。
他俩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都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当年国家青年女排和国家队的队员),都有一个独生儿子。他们的感情丰富而内向,很想对长辈多尽一份作晚辈的责任,很想对妻子和儿子多承担一份作丈夫和父亲的义务。可是为了排球事业,他们未能如愿。世界杯决赛前夕,中国女排在南京集训,袁伟民的岳父母就住在体育场附近。集训四十余天,他只去看望了一次,逗留的时间还不到40分钟。
邓若曾的儿子先天有病,每天要吃好几种药,有时一星期就要上几次医院。给孩子治病,取药,邓指导都无暇顾及。妻子蔡希秦默默地担负起这些琐事,从不责怪丈夫一声。
多少个星期日、节假日,袁伟民的爱子小袁粒苦苦哀求爸爸陪他杀几盘棋,可是,爸爸却总是笑笑说:“等我有时间,一定陪你下,好吗?”小袁粒等待着胜利归来的爸爸陪他下棋。而袁伟民又要让儿子失望了。现在,他的目光投向了明年的世界锦标赛和1984年奥运会。他依然没有时间。他要和邓若曾一起,带领中国女排开始新的奋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