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发展出口贸易的几个认识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4
第5版()
专栏:

发展出口贸易的几个认识问题
朱悦宁
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以平均每年递增24%的速度发展,即从1977年的76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180亿美元,四年中增长了1.36倍。但是,我国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据各方面计算只有百分之五、六左右。我国出口总额也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9%,这个数字仅仅相当于解放初期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数。所以,我国的出口贸易必然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出口贸易的大发展,有赖于外贸体制的合理改革和鼓励出口政策的贯彻,有赖于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
扩大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主要放在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的优势,大力发展手工艺品和各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味的商品出口;发挥我国机械工业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进料加工再出口产品;同时,也要发挥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资源性产品出口。
出口资源性产品会不会影响国内资源的供应和生产发展?一个国家由于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总是这种资源丰富一些,另一种资源贫乏一些,绝不可能拥有其他国家所蕴藏的全部资源。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出口自己储量丰富的资源性产品,以换取自己所缺乏的资源或其他技术、货物,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正常作法。因此,出口自己储量丰富的资源性产品和大量生产的初级产品,是发挥本国自然地理等优势的一种表现。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某些已探明的储量丰富的资源,如煤炭等,应当加快开发,扩大出口,换得硬通货,用于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及其他物资,或进口其他我们缺乏的资源或初级产品,这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子。
出口资源性产品是不是带有殖民地国家“出卖资源”的性质?不是的。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对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绝不象殖民地国家那样放任宗主国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我国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出口一些资源性产品是为了换取其他自己缺乏的资源,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其他物资,以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而不象殖民地国家那样仅仅成为原料或初级产品的生产国,牺牲或扼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出口资源性产品同殖民地国家出卖资源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绝不可以把两者混同起来。
出口和内销的关系
出口发展快了,会不会挤了内销,影响国内市场商品供应?
外销与内销确实有矛盾的一面,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但两者又是互相促进的。
一般地说,某些内销紧缺的商品,在生产尚未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出口多了是会影响内销的。对此,出口计划的安排,要考虑到国内市场的需要。不顾国内市场是不对的。但国外市场也要兼顾。否则,已经开拓了的国外市场就要丢失,外汇收入就不能保障,相应的进口也受影响。应当看到,我国人口众多,许多在国际市场上适销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都有销路。如果对外销不能统筹兼顾,出口将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出口,也是必要的。现在,一些供应出口的专厂、专车间和基地的产品,往往用于内销,不能满足出口需要,存在着出口吃内销的“剩饭”、内销“挤”外销的现象,需要加以改变。
还要看到,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还有极其积极的一面。扩大出口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出口(商品)——外汇——进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全过程。扩大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进口。虽然扩大出口同国内市场有矛盾的一面,但建立在出口扩大基础上的扩大了的进口,又可直接或间接地补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从我国近年来进口商品的结构来看,属于直接用于人民日常生活的生活资料,在整个进口用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近年来,我们进口相当数量的粮食、食糖、食用动植物油、棉花(其中大部分用于加工后再出口,也有少部分转为内销)、化纤及其他市场物资,直接保障了国内市场的供给。我国进口的大量化肥,用于农业生产,促进了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的发展,对国内市场的稳定发挥了间接的作用。在我国进口构成中,属于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用汇,目前比重很大。这同我国经济技术的现状和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从长远看,引进技术、进口设备最终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
全面分析外贸亏损的原因
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以后,我国的出口商品总的来说是赚钱的,但仍有一些商品是亏损的,甚至发生较大的亏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出口商品盈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出口商品售价,一是外贸部门的出口成本。出口商品售价越高,出口成本越低,外贸部门就盈利;反之则亏损。
影响出口商品售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质量不高,花色品种单调,包装装潢落后。有的由于物资流通环节不通畅而交货不及时,履约不好。有的则由于外贸销售方式落后,商情不清,卖不了好价钱。有的则是上述原因的综合反映。因此而产生的亏损(包括较低的盈利)确实会使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吃亏,使对方获得高利。我们应当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以较少的劳动消耗换取较多的外汇收入。
影响商品出口成本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生产、技术和外贸经营管理因素以外,一个是许多原材料调拨价格偏高,使外贸部门的收购成本虚增;一个是税、利政策不合理,出口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层层上税、留利,也增大了出口商品成本,这样发生的亏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亏损。因此,不能认为所有的外贸亏损一定都是在对外商品交换中吃了亏的表现;也不能认为,外贸亏损是造成国家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更不能为了扭转亏损而简单地采取抑制出口的方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