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怎样看农民新的经济联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6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看农民新的经济联合?
本报记者 黄岳军
一个引人关注的新事物出现在我国农村,这就是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地方,一部分农民为了扩大再生产,自愿在经济上联合起来。这个新的经济联合,以其活力吸引了广大农民,参加联合的人日益增多,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它是怎么出现的?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记者最近到安徽六安地区和滁县地区采访,同当地的同志进行了一些探讨。
联合的基础和条件
农民新的经济联合,是在实行“双包”后出现的。生产发展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民要求进一步治穷致富,扩大再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工副业、商业,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有些项目需要较多的劳力和资金,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这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就有了极大的局限性。当初实行“双包”,是为了解决束缚农民积极性的“大呼隆”和“吃大锅饭”,现在农民积极性起来了,生产发展了,在一些地方经营方式也随之发展。农民自愿实行的新的经济联合,是对五十年代前期农业互助合作化的肯定,又是对后来搞“一大二公”和“穷过渡”的批判。
“双包”后的农村,普遍存在三个矛盾: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农民钱多往哪里花的矛盾,一批能工巧匠如何人尽其才的矛盾。记者访问的霍丘县淮河边上的陈咀公社,实行包干到户前,农业劳力占全社劳力的81.3%,实行包干到户后,占45.1%,今年完善这一责任制后,只占37%,有16,000个劳力从农业上剩余下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预计今年全社人均纯收入可达290多元,有些“冒尖户”去年人均收入已达几千元,超过了一般工人和干部的收入。农民钱多,先是盖瓦房,置衣被,买缝纫机、自行车,为子女办喜事,等等,但在满足这些以后,有些社员还有余钱往哪里花?全社还有一批能工巧匠和原在部队学了开车、修车一套技艺的复员军人,有一批高初中毕业生。目前高初中毕业生就有1,122人未安排工作,民办教师和生产队会计只能安排256人,其余的怎么办?社队领导特别是家长们都为此发愁。长期受左倾影响的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多种经营不发展,加工工业不发达,商业网点不合理,文化生活贫乏,发展这些项目和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在这种需要下,三个矛盾变成了三个有利条件,于是两三户、五六户以至十几户自愿组成的新的经济联合就应运而生了。记者在陈咀公社访问一些农民联办的加工厂、拖拉机站和电影队时,看到有很多高初中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在联办企业里劳动服务。从去年秋天到今年8月份,全社有715户社员(占总农户的10.8%)集资54万多元,办了360个企业,容纳各种技术能手178名,每户平均每月增加收入60多元。这些联办企业一般实行一股带进一人的办法,很多农民为子女有了出路,又开辟了新的财源而高兴。
旺盛的生命力
各地的新的经济联合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的跨队,有的跨社甚至跨县,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植保、耕作机械、农田水利、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建材工业、铁木加工、饮食服务业、商业和电影队、剧院等各个方面。联合形式概括起来有:第一种,几户农民联营农业上一个或几个项目,或者合股经营企业,这种占多数。也有实行农、工、副、商各业全面联合,综合发展的,这种占少数,但经济联合搞得早的地方,开始出现了向这一方向发展的趋势。第二种,社队与社员联办养殖业或企业。第三种,社队企业和社员联办新企业,互相承包,社员承包加工产品数量和质量,社队企业承担包购包销业务,从中提取手续费。
新的经济联合,社员之间是自找“对象”、“自由恋爱”,而不是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强迫婚姻”。六安县枣树公社五十铺大队9户社员联办1个磷肥厂,原有1户负责财务,有些问题,8户社员就和他“离婚”,另外吸收了1家。
新的经济联合具有灵活性,社员因时因地制宜确定联合的项目和规模,做到因陋就简,有利生产,方便群众;具有自主性,坚持自愿互利原则,管理民主,进出自由。这里没有“大锅饭”,没有“铁饭碗”,按劳分配,按股分红,自负盈亏,脱产人员少甚至没有。
联合有利于社员之间取长补短,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联合起来,换工互助,强帮弱,巧帮拙,解决生产中缺技术、劳力和工具的困难。有人曾经担心“双包”后农田基本建设和防治病虫害这些规模较大的生产环节将难以进行,新的经济联合展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它既发挥了包干到户责任具体、利益直接、简便易行的长处,又具有集体经济分工协作的优点。
联合有利于改变“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实行“双包”,容易造成家家户户都有一点粮、棉、油的“小而全”局面,有些社员往往因为不懂技术影响生产。嘉山县桥头公社前赵大队,去年计划种烟60亩,任务划到各户,一些不懂种烟技术的社员不敢种,不愿种,有40亩种烟任务没有完成。今年有4个生产队的种烟能手自愿结合,25户组成4个联户种烟小组,承担栽烟70亩,超额完成了全大队的种植任务;另5个生产队则由种棉能手负责,承担了全大队的种棉任务。不是有人担心“双包”不能打破“小而全”的局面吗?可以到前赵去看看,那里的烟棉种植已经不是“满天星”了。这种分项生产的联合,如果加以引导,可以形成相对固定的专业协作,逐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
联合有利于挖掘潜力,利用优势,扩大生产。霍山县南岳公社刘方院生产队桂绍松等8户农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利用山区野生资源,联办1座外贸产品加工厂,今年1至7月份,加工产品的产值达15.77万元,盈利1.3万元。
联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安徽说,在实行联产责任制不满三年的时间里,全省至今已有20多万户农民联户经营手扶拖拉机4万多台,占全省手扶拖拉机总拥有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农民自用拖拉机,避免了“官办”、“半官办”农机站的不少弊病,保养好、服务态度好、不用对机手“求爷爷拜奶奶”,请吃请喝。这样反过来又促使一些“官办”农机站改进服务态度。看来,“官办”和“民办”并举,有可能使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有些同志担心“双包”会把农民引向分田单干,生产不能大发展。农民新的经济联合的实践说明:“双包”后,生产发展了,农民不但没有单干,而且自愿打破一家一户的局限,联合起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社会主义轨道上前进
我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长期领导下,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农民实行“双包”,他们要摆脱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要摆脱“大锅饭”和不合理的负担。新的经济联合是几户集体经营,土地是公有的,集资购买的机械和其他生产资料也为联合组织集体所有,一般联合组织还采取了按投工分配、按技术高低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办法。这样的联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完全是在社会主义轨道上运行。
很多同志关心新的经济联合和社队集体经济是什么关系?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参加联合的农民,从产供销的需要出发,主动要求社队对联合组织实行领导,有些社队已经帮助他们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当地有些同志认为,目前新的经济联合在社、队范围内的占大多数,在农村现有的体制情况下,把它纳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轨道,有利于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减少矛盾。另一些同志提出,要切忌用行政手段实施领导,如果那样,这一新事物可能会被半途扼杀。很多同志都认为,不管由哪里领导,都要确保其独立的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的自主权;要通过经济合同,把它同国家和大集体经济联系起来,纳入国家或地方的经济计划。
新的经济联合的出现和发展,将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农村经济结构带来新的变化。农村经济成份总的还是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两大类。第一类,除了原有的公社三级经济外,增添了农民新的经济联合。第二类,社员在从事一般的家庭副业的同时,也有独家独户办起了小企业(如小商店、小加工厂和一辆运输汽车等等)。这些变化是好还是不好?从发展的眼光看,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形式在农村的长期并存,是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繁荣农村经济的。新的经济联合,无论在比较弱小的今天,还是在壮大后的将来,都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结构的组成部分。
1980年底,党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份反映安徽霍邱县6户农民联办拖拉机站的材料上批示:“这个新事物,要研究政策,加以引导,政策定得好,会促进经济欣欣向荣。”农民新的经济联合目前正处在自发初办阶段,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少,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加强调查,制定政策,给予指导和扶持。只有这样,这一新事物才能在社会主义轨道上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欣欣向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