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教练袁伟民谈 女排冠军是怎样得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6
第4版()
专栏:

教练袁伟民谈
女排冠军是怎样得来的
新华社编者按: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21日在全国总工会举行的欢迎茶话会上,向100多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介绍了中国女排参加第三届世界杯比赛的情况。他所讲的许多事感人肺腑,激动人心。在袁伟民介绍情况时,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作了插话和补充,也很精采。我们将他们的发言作了整理,摘要发表。这对于大家了解中国女排,学习中国女排,是会有帮助的。
现在的中国女排是1976年组建的。经过五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夺得了冠军。我们仅仅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中国女排回国后,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到处受到热烈欢迎,还给我们这么多嘉奖,我们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
这次世界杯赛,参加比赛的有上届冠军日本队,奥运会冠军苏联队,世界锦标赛冠军古巴队,以及美国队、保加利亚队、南朝鲜队、巴西队,都是世界女排的精华。这次比赛反映了当前女子排球的世界水平。结果,我们女排七战七捷,最后夺得冠军。中国女排打得是很艰苦的,同志们在电视上已经看到了。下面我把同苏联队、同美国队、同日本队等几个重要场次的比赛向大家介绍一下。
先谈谈同苏联队。过去,中国队同苏联队比赛从来没有赢过,1962年,在北京的一次比赛中,有一局还输了个15∶0。1978年,就是现在的国家女排,在世界锦标赛上曾以0∶3输给了苏联队。苏联队的实力是雄厚的。1978年以前,苏联队和日本队称霸世界女排球坛,轮流拿冠军。这次,中、苏两个队11月8日的比赛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这场球,从实力来说,我们比较强。在打法上,我们比较先进。但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赢过苏联队,精神上的压力就大一些。这场球实际上是打一场精神仗,思想仗。去日本前,中国女排在南京训练时,我们是把打苏联队作为重点进行准备的。为了摆脱思想上的包袱,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在技术上,我们也作了充分准备,加强重球训练。队员们背对着墙壁,教练站在桌子上狠劲地把球砸下去,队员一次次地救球,有时球砸在胸上、腿上,立刻青一块紫一块的,一个星期都退不下去。球砸下去,我们教练员也心痛啊,但还是硬着头皮练下去。
江苏男排是全国冠军队,他们留下4名优秀队员,不参加全国联赛,陪中国女排练习,模仿苏联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模拟性的比赛。(荣高棠插话:现在我们有些青年不知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多么好,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全国冠军队不去拿冠军,抽出主力队员帮助别人练习,这在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办到吗?我们的国家可以办到,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啊!)在日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我,中国队为什么能在五、六年时间里就拿下冠军,你讲讲是什么原因?其中我就讲了这样一条。我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关怀和支持我们,是我们夺得冠军的重要保证。我还讲到周恩来总理对体育的重视,对中国女排的重视。这次我们拿冠军,不光是我们在比赛场上的几个人,国内还有大批的在比赛场外的同志,许多无名英雄对我们的支持、帮助。
到了日本后,我们继续作思想准备工作,一定要把与苏联队较量的这场球拿下来,要有必胜的信念。我们作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可能遇到的困难,因为我们没有赢过她们,这几年又没有和她们比赛过;另外一个是要看到自己具有战胜对方的实力,坚定地相信自己。比赛前,我们开了党员会、团员会,作思想动员工作。(荣高棠插话:同志们,有人说打球没有党的领导也行,这不对。我们女排每次重要比赛之前都是先开党员会,接着开团员会。今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女排先以0∶3输给古巴队,下场后首先动员党员团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敢打敢拚,党团员起模范作用。结果,决赛中以3∶0胜古巴队。同志们,这就是党的领导,这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由于我们赛前思想工作做得比较细,技术战术准备工作充分,这场比赛的第一局很顺利,以15∶4赢了。但是,队员们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够自信,第一局这么轻松就拿下来了?不相信自己。相反,第二局开始苏联队打得很放松,打得主动,我们处于被动。0∶3落后,我叫暂停;到0∶6落后,我再叫暂停;一直到0∶9。当时我考虑,从比赛中看不是技术问题,场上队员缺少一种东西,缺少自信心和压倒对方的士气。这个时候,场上需要有人去突破一下。该换人了。换谁呢,我想到了曹慧英。把曹慧英换上去,可能会起作用!曹慧英是个老队员,今年二十七岁了。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排球赛时,曹慧英一人拿了三个奖杯,其中有一个叫敢斗奖。1978年,在北京同日本队的一次比赛中,曹慧英膑骨骨折,膑骨断了,至今还用一根钢丝固定着。后来,她又得了肺结核病。本来象她这样的老队员,又有伤病,是完全可以退出球场了,但是她要求重返球场,和年轻队员一样,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大家都称她是“要球不要命的人”。
在0∶9的特定情况下,曹慧英上场了。小曹上场果然起了稳定和带动作用,打破了当时中国女排的被动局面。这以后出现了1∶9,2∶9……5∶9。对方叫暂停。接着,又打到8∶9,9∶10,10∶10。场上队员情绪稳定下来了,士气鼓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从电视上看到,11号张蓉芳跑到2号位进攻时,脚扭伤了。但是,她没有停下来,那时球已经传过来了,她打得更狠,球打中了。我问张蓉芳:“要不要换?”她很果断地说:“不换,打到底!”这种精神,对我们教练来说,都很受感动。第二局打得很艰苦啊。我们还曾以13∶14落后。主攻手郎平不手软,照样打。终于以16∶14拿下了第二局。场上队员越打越团结,一鼓作气,第三局打了个15∶0。这说明对方被我们打懵了,乱了阵脚。这场球不完全是技术、战术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思想、意志上的较量。(荣高棠插话:中国女排在0∶9落后情况下,硬是赢了回来,力挽狂澜。苏联队也是世界强队,她们胜美国3∶0,胜古巴3∶0。但是,中国队在第三局以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赢了她们15∶0,这是多么了不起啊。打球如此,做什么工作都是这样,看你对工作是什么精神状态。)
15日,中国女排同美国队的比赛也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这以前,两个队都是五战五胜,而美国队已经胜了日本队。形势对美国队有利。这场球决定我们能不能拿冠军。当时,日本队也想拿冠军,他们希望我们赢,但希望我们不要赢得太多,最好是3∶2。这样,如果日本队在最后一场同中国队的比赛以3∶0或3∶1获胜,日本队将拿冠军。在大型国际比赛中,在特定情况下,要想拿到冠军是很不容易的,还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以及裁判工作等情况。大家从电视里看到,这场比赛气氛是紧张的。开始,队员打得拘谨。前四局双方打成2∶2平。关键的第五局,队员的表现是好的,大家豁出去了,而且打出了比较高的水平,以15∶6拿下了第五局。比赛结束后,大家很高兴,许多人都哭了。(荣高棠插话:那天3∶2赢美国队后,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从电视中看到只有一个人没笑,教练员袁伟民没笑。我们的教练是个好教练,非常沉着,指挥若定,大将风度。我们六七十岁的人都没有他沉得住气。)
不能笑得太早啊,因为比赛没有完,冠军还没有拿到手。事实上,16日同日本队的这场比赛,就是我们的队员高兴得太早了。这场比赛的第一局,我们拿下来了,第二局也拿下来了,当最后一个球还没有落地的时候,队员们高兴得抱着,跳着。因为赢了这两局,中国队取得冠军已经定了。队员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多少代人一直在争取获得这个冠军,如今在她们的手上实现了。当然,不是几个人的事,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她们第一个拿到冠军,高兴啊!结果,连输两局。这是可以体谅的。但是,第五局一定要拿下来,连输三局是不光彩的。我对她们说:如果输了,即使得了冠军也不是真正的冠军。这时的日本队,虽然没有取得冠军的希望了,但她们打得仍然很顽强,要球不要命。郎平这个“铁鎯头”扣下来的球是很重的,她们都拚命救起来了。过去周总理要求我们中国队学日本队的作风,我们这么做了。现在,我们感到还应该继续学习日本队这种顽强的精神。
我们向队员一再强调,一定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这场球是争气球,一定要赢!当时眼泪就在我的眼眶里转,我们不能忘了我们是中国人,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刻为国家争得荣誉。最后一局球打得很艰苦,我们以14∶15落后,而且球还在对方手里。这时,确实是考验每一个人的最关键的时刻。郎平表现得很好,队员们表现得很好,最后终于拿下来了。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主要还是和精神状态有关,确实体现了女排队员们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通过她们的比赛,给我很大的教育。我很感动。我有时是委屈了她们了。这里要插一段:第四局比赛时,我把陈招娣换下来,责问她为什么不拚,我的话说得很重,眼看第四局要输了,我心里着急呀。陈招娣一句话也没说,眼泪哗啦啦掉下来。我说:“做准备活动去”。她就边哭边做准备。后来才知道,我委屈她了。她腰椎本来就有伤,在场内腰痛得不听使唤。直到打完球后,她才对我说:“指导,我不能说我不行,我怕影响你的指挥。我说我行,可我实在动不了。”(荣高棠插话:我们这些女孩子真是好呀。真好,都不说自己不行,她们硬是没说呀。比赛结束后,陈招娣上车、上飞机都是由别的队员背上、背下的。这么顽强呐!我们中华儿女都有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
女排取得的成绩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得来的,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我们还有很多差距。今后的任务更艰巨。取得荣誉还要保持荣誉,这更难。现在是众矢之的。我们要继续努力。我们要向乒乓球队学习,向登山队学习,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在以后的国际比赛中立新功。(新华社)(附图片)
中国女排夺魁之后,含着热泪相互拥抱,欢庆胜利。卢琰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