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6
第5版()
专栏: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邓演达列为“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这里介绍有关邓演达先生的几件文物。
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
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对革命忠勇奋发,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
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央执行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共33人。其中中央执行委员有吴玉章、林祖涵、宋庆龄、何香凝、恽代英等18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有毛泽东、董用威(必武)、邓演达等11人;候补监察委员有李宗仁等4人。
这次全会是挽救大革命的一次壮举。为了限制蒋介石独裁的恶性发展,会议通过了《统一党领导机关案》、《统一革命势力案》、《裁撤中央军人部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条例》和《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同时免去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会上,经邓演达提议,决议成立由邓演达、毛泽东、谭平山、徐谦和顾孟余为委员的土地委员会。邓演达还和毛泽东、陈克文以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名义,提出并由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农民宣言》。宣言指出:“解决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重申国民革命的方针是扶助农工运动。
由于邓演达忠实遵循中山遗教,认真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被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秘密出走
1927年6月30日,邓演达鉴于革命形势逆转,又感到无力挽回狂澜,就怀着沉痛的心情,决心出走。
临走前,他给国民党中央委员写了一封告别信。信中说:“我以为总理的三民主义是我们革命的张本,照着总理的三民主义去做,必然可以得到大多数民众——尤其是农工群众的拥护,可以完成革命。不幸到了今日,总理的三民主义受了不少的曲解和背叛……我因为这个,所以离开了目前的工作,而且希望我们党的领袖们反省”。信中最后说,“同志们,革命是我们的职业,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是我们的立场。同志们大家奋斗!我们一定在最近的将来和大家再见!”
邓演达将信发出后,即化装为检查电线的工人,离开武汉,沿京汉线北上郑州,再转西安。在西安会合了由武汉回国的俄国顾问,经五原、榆林,越沙漠,到西伯利亚,最后抵达莫斯科。
据季方同志回忆,关于这封告别信的发出,还有这么一段插曲:
“这封信,估计是他脱险后于7月8日才由他的秘书送交当时在武汉中央军校和独立师负责的恽代英、侯连瀛两同志的。代英同志看了这封信以后,就拿原信向中共中央去请示。当时领导上已判定国民党中央已不会接受这个劝告,指示先照像再送交。”
“莫斯科宣言”的发表
邓演达于1927年8月15日抵达莫斯科后,一直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他认为大革命的失败,首先是领导机构的罪恶;要继续进行农工的解放工作,只有否定这一领导机构,建立一个革命的、代表农工利益的和能战斗的指挥机构。1927年10月,他和正在莫斯科考察的宋庆龄、陈友仁交换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为了不中断中国革命,有必要成立一个临时性的革命领导机关——临时行动委员会。其任务在于宣告南京、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之罪恶;迅即筹备召集全国各省市代表大会,选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筹备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解决一切革命问题。临时行动委员会到全国各省市代表大会成立日起,即行取消。根据这一精神,由邓演达起草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于1927年11月1日在莫斯科发表。
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他一到上海,就与同志们酝酿成立新组织的问题。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10个省的代表,包括黄琪翔、章伯钧、季方、朱蕴山等30余人。会议由邓演达主持,通过了六项信条和邓演达起草的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机构——干部会,由邓演达任中央干部会总干事。至此,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47年始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被捕前后
1931年2月,宁粤分裂,国民党中有不少中央委员不愿与蒋介石合作,而纷纷去广州,另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邓演达同陈铭枢、杨杏佛等密商起义反蒋的军事行动。他们商定:陈铭枢到江西吉安把“围剿”红军的十九路军调广东,树起停止内战和反蒋的旗号;邓演达去江西临川一带,策动“围剿”红军的十八军起义;同时,联络武汉驻军以及西安和华北方面原西北军一齐响应,以推翻蒋介石的统治。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临启程去江西前,不幸在上海被捕了。这天,为起义培训干部的训练班结业。训练班设在位于租界的愚园路愚园坊20号。邓演达应邀到结业会作报告。由于叛徒的告密,邓演达在结业会上被租界巡捕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训练班学员十余人,当即被解往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朱蕴山同志在回忆邓演达被捕前后的情况时写道:“邓演达在临行前三天,曾到我的住所向我话别。……我对邓说:‘外边风声很大,你要警惕,倘有失处,瓦解全局。’邓说:‘现在一不做,二不休,生死只有置之度外。’……不料,未过三日,他就被捕了。”
邓演达被捕后,蒋介石立即从南京打来电话,命令将邓押往南京。邓演达在南京关押期间,蒋介石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宣布解散组织;又提出由蒋任总司令、邓任副总司令,一同去江西剿共,或者派他出国考察。这一切,都被邓演达一句话挡回了:“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
蒋介石无计可施,便把邓演达转移到紫金山麓的茅屋内,严加看守。当时,有位看守递出邓演达写的一张字条,大意是:他已移至南京郊外,难再联系,愿做白发囚徒,要同志继续为革命努力。
邓演达在紫金山麓被囚禁一个月后,适值蒋介石要宣布下野。据说,蒋介石清楚地知道,他下野后,邓演达很有可能上台。邓如上台,对他威胁最大。于是,他便在下野之前,迫不及待地下令将邓演达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时为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时年三十六岁。(附图片)
邓演达先生
1927年6月30日邓演达在秘密出走前写的《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手迹。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日,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图为与会者合影。前排左起第六人为宋庆龄。中排左起第八人为毛泽东。后排左起第八人为邓演达。
1927年冬,邓演达(右一)与宋庆龄(中)、王人达(前坐)等在南俄合影。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在上海被捕。此照为他戴着手铐临上囚车前所摄。(转载即将出版的《文物天地》第六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