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忆郑律成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6
第5版()
专栏: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忆郑律成同志
丁雪松
律成离开人世已经五年了。
近来难得有时间坐下来,一边重读在他逝世后许多朋友同志们陆续寄来的悼念他的诗文函电,一边翻阅着他曾经倾注心血写成的大量乐谱、遗稿,以及他几经构思尚未完成的一些创作计划,往事——我们共同生活的那些难忘的岁月,又历历如在目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催我拾起笔来写下一些回忆片断,以纪念这位生于异国,却把自己的大半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战士、我几十年同甘共苦的伴侣。
律成于1918年诞生在朝鲜南部全罗南道的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父亲是个爱国者,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年仅十五岁的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他一边来往于沪宁道上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1937年10月,十九岁的律成和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并于1939年1月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那时物质生活相当艰苦——住窑洞、吃小米、穿草鞋,但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大家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纵论国际国内形势,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胜利的信心。延安同时还是一座歌咏之城,从清晨到傍晚,到处荡漾着欢快明朗的歌声。和律成相识的时候,我正在抗日军政大学担任女生队队长。同学们在早操、上课、吃饭、晚自习之前都要唱歌,整队行进时更要高歌一曲。特别是会前会后,歌声此起彼伏,直唱得地动山摇。这歌声,激励着向前方开发的战士,同时也使后方的人意气风发,生活在紧张活泼的战斗气氛之中。
律成当时是延安歌咏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之一。他身为“抗大”的音乐指导,经常奔走于几十个连队之间,培训文娱骨干,指导歌咏活动。他不仅以火一般炽热的激情谱写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大合唱》等经久不衰的作品,而且还常在各种晚会上引吭高歌。他那嘹亮动听的歌声,至今仍萦绕在怀念着他的战友们的耳际,回荡在我的心中。正如《八路军大合唱》的词作者公木同志所回忆的:“如果说延安群众的歌声象烈火,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他走到那里,那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
1942年8月,他决定去太行山前线。当时我们结婚才七个月,他正患着肺结核。他怀着惜别而又奋发的心情对我说:“我死也要死在前方。”到前方后,他担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的教育长,多次参加战斗,并深入敌后进行武装宣传和瓦解敌军的工作。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停止乐曲的构思和创作。他谱写的《朝鲜义勇军进行曲》、《革命歌》等歌曲,在华北、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朝鲜义勇军战士中不胫而走,广为传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律成和我带着两岁的女儿随在延安的朝鲜同志一起回到他阔别已久的祖国,参加新的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工作。在朝鲜,他先后担任黄海道党委(相当于省委)宣传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相当于文化部)部长兼人民军协奏团团长,以后又担任过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务。这期间,他一面做党和行政的领导工作,一面继续从事音乐创作。《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就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1947年到1949年间,律成先后四次获得朝鲜人民会议、人民委员会、文学艺术总同盟等单位颁发的奖状与奖金。特别是1948年,他还荣获共和国“模范劳动者”的光荣称号。
1950年9月,我奉调从朝鲜回国。为了照顾我们的家庭关系,经中朝两国政府领导人同意,律成也于10月偕将近八旬的老母亲重返中国。他安顿下母亲,随即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年,律成先后为朝鲜军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谱写了《朝鲜人民游击队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等十余首歌曲。
1951年4月,律成从前线回来后,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工作者在中国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他曾屡次表示:“应该在艺术上多花些精力,多写几部象样子的作品,给我们的革命事业多提供些精神粮食。”尽管他一开始创作就显露出艺术才华——他的《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歌曲已经奠定了他在中国乐坛上的一定地位,但是他从不以一个知名作曲家自居,从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几十年来,他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深入生活,不停地进行艺术实践,刻苦自学,力求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建国后,律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各地。从云贵高原到白雪皑皑的东北边境,从西北地区到东海之滨,他长时间地深入到农村、工厂、林区,从陆海空军军事基地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寻找新的创作原料。就象他讴歌的那样,“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在岷江边上,他和船夫们一块儿唱歌、拉纤;他见到一个善唱川江号子的歌手,就随他顺流而下,行程八天八夜,写了《江上的歌声》。在林海雪原,他感受到伐木工人劳动的艰辛和欢乐,创作了森林组歌《兴安岭上雪花飘》等作品。他和农民交朋友,谱写了《幸福的农庄》大合唱。他随驾驶员乘战斗机在蓝天里盘旋俯冲,体验各种特技动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登上舰艇和海军战士们一起破浪前进。他歌颂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为他们谱写了《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前进,人民空军》、《常备不懈》等节奏鲜明、威武雄壮的乐曲。他热爱我们的后代,以一颗赤诚的童心,为孩子们谱写了《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等丰富多采,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为了谱写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乐章,律成刻苦自学、奋发图强。他在青少年时代,曾背咏了大量的民歌和世界名曲,从而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严酷的战争年代,他没有条件受到专门的作曲训练。全国解放后,他渴望深造,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1952年到东欧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期间,他把发给他的外币津贴,大部分都用来观摩欧洲古典歌剧,购买乐谱和音乐书籍。1956年他奔走于京津线上,每周到天津音乐学院去旁听苏联专家的作曲课。对和声和配器等作曲技巧,他下了许多功夫来学习。律成深知,钢琴是作曲家的必修课,只要在北京,他每天要练习三、四个小时的钢琴,弹奏象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肖邦的《第一叙事曲》等有相当深度的钢琴作品。
律成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每谱一首曲子都要酝酿很久,写出后不马上拿出来。用他自己形象的比喻:“就象做钢琴的时候,把木材伐下来,放在深山老林里,经风吹日晒多少年,不变形了再拿来做琴一样。”在创作上,他追求写“有分量”的作品,善于塑造音乐形象,注重创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以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借鉴欧洲歌剧的创作手法,写成并演出了五幕歌剧《望夫云》,在我国新歌剧创作道路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律成是个作曲家,但他首先是个革命者。对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他赤胆忠心,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不管是革命形势顺利发展还是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管他本人是一帆风顺还是受到委屈被人们误解的时候,他都一往无前,正象《八路军军歌》中说的那样,“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决不气馁,决不动摇。
早在延安时期,律成就曾一度受到怀疑,但他仍写出激昂澎湃的乐章,没有露出丝毫的不谐和音。
五十年代末我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他仍意气风发。在反右倾运动中,尽管他受到错误的批判,但还是置个人恩怨于不顾,一头扎到湘赣边界地区,与放平同志合作写《秋收起义》大合唱。接着又和白得易同志合作,写了一个以发展生产和科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歌剧剧本《雪兰》。
十年内乱中,尽管“四人帮”的代理人宣称“郑律成不是我们的人”,剥夺了他的创作权利。他还是埋头苦干,一再说“不能白吃人民的小米饭”。本着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良心,他继续不停地写作,一丝不苟地为公开发表的毛主席的全部诗词谱曲。这是他1958年即开始着手的工作。他认为毛主席的诗词,反映了中国人民壮丽无比的斗争历史,如果很好地用音乐形象表现出来的话,每首都能成为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交响乐。为了加深理解诗词的思想意境,他去红军长征的路上体验生活。在谱写《沁园春·雪》一曲时,他多次冒着风雪攀登八达岭。他力求音乐形象鲜明、雄伟、瑰丽。有的同志评价,律成这部分作品,“是在他成熟以后所取得的一个创作高峰”。
1972年陈毅同志逝世不久,他不管当时政治形势如何险恶,四处寻找陈总未发表的诗词,谱写了《赣南游击词》、《赠同志》等三首。在《梅岭三章》一曲中,他用悲壮豪迈的旋律,寄托了对陈总的无限哀思,也表达了他对陈总“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的赞颂。
律成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坚信天上的乌云会散,“四人帮”统治的形势迟早要变,“我们总有一天会心情舒畅地为人民工作。”
律成所期望的政治局面果然实现了。1976年10月,“四人帮”一伙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笼罩在我国上空的乌云已经散去。律成又焕发起青春的活力,就象一只待飞已久的大鹏,正准备展翅飞腾,意外的事件发生了。
当年的12月4日,他听到张家口正在演出京剧《八一风暴》,舞台上出现了周总理的艺术形象,他正要写一部纪念周总理的组歌,就兴致勃勃地乘吉普车到张家口观看演出。两天后又冒着风雪赶回来。这时律成的血压已经很高。7日早晨,我们一起吃早餐时,他还说准备写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的交响合唱:《万岁!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说自己头晕,要到野外去呼吸新鲜空气。那天我正准备出国访问,次日清晨即将搭机启程。哪里料到律成这一去竟成了我们的生离死别。在昌平运河边上,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竟夺去了他的生命!我悔恨那天早晨没有阻止他外出,我负疚于过去对他关心得太少太少了。
律成逝世后,他生前敬爱的王震同志曾到家里来看望我和孩子,亲切地对我们说:“他的去世,我很悲痛。我爱他这个人,爱他这个人的品行,爱他的作品。”这几句语重情长的话不仅表达了老首长对律成一生的评价,同时也表述了律成的许多老朋友老同志对他的看法。
律成去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还不时浮现在我眼前。特别是每天清晨从收音机里听到“向前向前向前”的号角声时,我觉得他还活着,还在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迅猛前进。
律成,你没有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