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风正民和——安徽省界首县委端正党风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7
第3版()
专栏:通讯

风正民和
——安徽省界首县委端正党风纪事
两年前,凡到过安徽界首县的人都知道,这里歪风邪气蔓延,有些干部人心浮动。如今,当你来到界首,就会发现,这里一改过去混乱局面,出现了安定团结、繁荣向上的新景象。这个显著的变化从何而来?人们都说:是好党风带来了好民风。
十年浩劫中,界首县有9,000多名城镇居民下放农村。粉碎“四人帮”之后,县委正逐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可是,大批下放居民仍不断闹事。这是为什么?县委从许多群众来信中调查发现:县委个别负责人违反政策,利用职权,乘机把自己的亲属、子女从农村安排到城镇,因而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县委为此召开常委会,展开批评。一位县委负责同志诚恳检查了自己不顾政策乱批户口的问题,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另一位常委,也检查了自己弄虚作假的错误,当即表示把两个亲属的户口关系注销。
接着,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县委,公开检查了县委本身存在的不正之风,并号召广大干部和群众帮助县委纠正错误。会后,县委专门成立了“清查户口问题领导小组”,由一位县委副书记主持,重点清查县直机关单位的问题。经过清查,先后纠正了30多名党员、干部迁进的非法户口,在群众中挽回了不良影响。
为了进一步端正党风,县委常委对照《准则》,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转变作风、改善县委领导的七条决议,印发全县,要求广大干部和群众实行监督。近两年来,县委在招工、招生、参军、干部调动、户口安排等问题上,没有一个违反政策的。县委负责同志下乡,都在食堂或干部、社员家吃饭,拒绝请客招待;除了急事或特殊情况,一般都骑自行车,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去年5月23日,胡集公社一位秘书晚上开着灯外出,致使灼热的灯泡烤着了蚊帐,引起了一场火灾,烧毁了两间房屋和部分财物,使国家损失了1,700多元。事故发生后,县公安局经过调查,认为这个秘书麻痹肇事,决定给予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
可是,当公安机关的拘留通知书发到胡集公社后,公社一位负责人“护短”,恼火地说:“这个决定没经过公社党委同意,我们不执行!”几天后,公安干警来带人,公社个别负责人竟把那个秘书偷偷地放跑了。
事情很快反映到了县委。县委立即把胡集区委、胡集公社党委几个主要负责人召集到县里,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经过批评教育,区、社主要负责人认识了错误,第二天就叫那个秘书自动到县拘留所报到。
环城公社张楼大队原党支部书记长期称王称霸,无人敢碰。这个大队与县食品公司毗邻,他经常唆使社员同公司无理纠缠,以便乘机敲诈勒索。
有一次,食品公司与县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工程合同。张楼大队建筑队闻讯后,无理要求工程必须由他们承包。这个大队书记不但不加以劝阻,反而出谋划策,唆使社员大闹工地。由于多次取闹没有得逞,他恼羞成怒,竟然召集党支部会议,决定对食品公司采取“严厉措施”。他派了20多名社员,强行在食品公司门口的水泥路上扒了一条沟,并把碎砖乱瓦撒遍大门内外;还在公司的办公室前挖了个粪坑,致使公司大门被封,车辆不能进出,被迫停工停产八天,连市场猪肉供应也中断了。
在县委的指示下,城关镇党委组织联合调查组,查清了事实,决定撤销那个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同时,召开了群众大会,由县公安局宣布给予他行政拘留的处分。
《安徽日报》记者 钱玉岁 本报记者 蒋志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