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使先生与后生相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7
第8版()
专栏:

“使先生与后生相印”
郁进
前些时候接连参加了几个纪念大会。在纪念陶行知先生的大会上,邓颖超同志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陶先生的家属,倍觉亲切。我当时就曾想,象这个会议,如果发出一定数量的请柬,给北师大、北师院、北京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青年教师们,让更多的青年教育工作者也来听听讲,感受一下这大会的气氛,那该多好!我忆起解放前那种在大操场、大礼堂开的会,很多青年人也来出席,是多么有意义,我们这中年一代,也正是这样受到很多教益的。
历史已经说明,从中法战争前后到戊戌、辛亥之际,长夜沉沉,风雨如磐,是我国民族灾难深重的黑暗时代,也是探索民族出路的沉思和开辟时代。旧中国的黑暗天地,为它的叛逆者提供了摇篮。其后在反帝反封建的艰苦斗争中,在开拓中国新文化的发展道路上,不少志士仁人,或文或武,有披荆斩棘的先行者,有冲锋陷阵的闯将,也有锲而不舍、默默埋头的垦荒者,他们所执之业虽不相同,大都能殊途而同归。“不尽长江滚滚来”,苦难深重的人民中间,英才辈出,艰辛而坚韧地挺身迎接现代史的晨曦。我们可以参照恩格斯论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产生巨人的名言,换一个说法:这是一个需要战士而且产生了战士的时代,各个领域里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今年举行的这些会议,正是对历史进步潮流的礼赞,对与时俱进者的颂歌!
在这些会议上,鬓发斑白的居多,这当然是自然的规律。最令人感动的是,有的长辈被扶掖前来与会,有的拄着手杖缓步入场。他们力疾出席,固然表达了对前哲先人的崇高敬仰,不也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于继往开来的殷望吗?宇宙无穷,薪尽火传,理应寄望于来兹。
“芳林新叶催陈叶”。历史的回顾使人更须高瞻远瞩地展望未来,在今后这类的会议上,考虑多安排些青年参加,更好地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一代新人的深情厚望。党已经指明了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需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来促进这种发展。所有从战斗中带血走过来的人,会永远高高地擎起手持的火炬,时刻考虑到后继有人,妥为引导。让照亮前程的火炬手接手地、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吧,希望在今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中,涌现更多的先锋和闯将。正如鲁迅所说,要“使先生与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可靠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