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粮食部门经营食品加工道路宽广——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扭亏增盈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8
第3版()
专栏:

粮食部门经营食品加工道路宽广
——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扭亏增盈的调查
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近年来逐步打破单一经营粮油的老框框,积极开展粮油食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扭转了多年来在经营上亏损的局面。去年,他们除去购销倒挂的政策性补贴因素外,净盈利57万元。今年1—7月又盈利70万元,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没有亏损的粮食部门。前不久,我们到鹤岗市进行实地考察,同粮食系统的职工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深感鹤岗市的粮食工作确实搞活了,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推广。
鹤岗是一个拥有52万人口的煤炭工业城市。全市粮食部门有职工3,000多人,粮管所、仓库、加工厂等独立核算单位18个,下属粮店58个,议价粮店8个。十年动乱期间,这里粮油亏损严重。1976年,亏损达1,252万元,比1966年增长了11倍。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鹤岗粮食部门的职工感到粮油亏损这么大,心里十分不安。他们经过认真分析,觉得粮油企业由于经营过于单一,管理不善,也造成了不小的亏损。只要广大职工行动起来,纠正那种认为发展粮油食品加工是“不务正业”,“打乱了社会分工”和粮食部门“亏损合理”、“不必盈利”的错误观点,改变那种认为“粮油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什么搞头了”的消极思想,粮食部门发展多种经营,扭亏增盈是大有可为的。
为了闯出一条新路,鹤岗市粮食部门的同志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认真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他们注意在粮油工业企业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开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果。他们除了搞好成品粮油加工外,注意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980年,将加工玉米时提出的玉米胚榨油91万斤,增加利润74万元,用豆饼制作大豆蛋白、用油脚提炼磷脂等产品,组织出口,一年盈利290万元。他们还通过改革工艺,提高了出品率。1980年,仅由于提高了小麦、玉米、大豆的出品率,缩小原粮和成品粮差价,就节约支出162万元。1976年鹤岗市粮油工业亏损8万元,1980年扭亏为盈,共盈利480万元,成为全市粮食系统增收的重要来源。
第二,发展食品生产,增加粮店盈利。过去,全市58个粮店只卖生粮油,不卖熟食品,他们采用因陋就简和“滚雪球”的办法,由市粮食局垫付很少的钱和材料,添置一些简单设备,在粮店旁盖起了一些简易的偏厦子、板棚子,先后有54个粮店办起了前店后厂,搞了7个小型挂面厂、12个煤矿井口食品服务部,加工和经营油条、麻花、粘豆包、烧饼、煎饼、挂面、豆腐脑等10多个品种,供应市场。年节旺季还增加糕点、元宵、粽子等供应,许多食品除在店内卖外,还在闹市摆摊设点,并出动120部流动货车,走街串巷,上门下厂。1980年粮食部门经营食品用粮1,409万斤。另外,粮食部门办的8个议价粮店,还从省内外购进一些花生仁、大米、芝麻、绿豆、江米等,调剂居民对不同品种的需要。现在,鹤岗市的粮店已成了既卖生,又卖熟,既卖平价,又卖议价的综合粮油食品店,群众普遍较为满意。1980年,鹤岗粮食部门食品利润107万元,议价利润64万元,扣除供应系统全年工资、费用、差价支出等169万元以后,净盈利2万元,也改变了粮店赔钱的状态。
第三,挖掘节约潜力,减少仓储亏损。粮库是粮食部门花钱最多、节约潜力最大的重点环节。1976年仓储费用1,013万元。近年来,他们扩大仓容量,搞好仓储机械化,降低保管费用。万斤经营费用从1976年的88.63元降到1980年的50.88元;万斤保管费由1976年的39.07元降到1980年的11.59元。
鹤岗市粮食部门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他们认为粮食部门在增收节支,扭亏增盈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决心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争取做出更大贡献。
粮食部、黑龙江省粮食局联合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