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马克·吐温对中国的深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8
第7版()
专栏:

马克·吐温对中国的深情
周文毅
世界上不少著名作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杰出的美国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生前虽未到过中国,但对中国人民的友情始终不渝,这是令人永远怀念和产生敬意的。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他曾在密西西比河当领港员,还当过排字工人、淘金工人和记者。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作为资本主义美国的一个无情揭露者而步入文坛。其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以及《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一直为我国读者喜爱。
和大多数出身社会底层的作家一样,马克·吐温极富正义感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小说、散文、政论等无不充满对美国资本主义和一切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充溢着对被压迫民族的声援和鼓舞。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事业的关心支持,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方面。他从二十八岁到旧金山时起,直到逝世为止,前后许多年间,都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遥远而多难的中国大地,坚定地反对当时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和参与瓜分中国的可耻行径。在与《竞选州长》同时问世的讽刺小说《几封中国人的信》中,马克·吐温采用他所擅长的手法,通过中国人艾颂喜受骗去美国卖苦力的辛酸经历,揭露和鞭挞美国社会邪恶势力的凶狠残酷。天真而老实的艾颂喜由于不堪压迫而去美国,他兴奋地想象自己将成为“自由人”,在“不问民族、信仰和肤色”都一律容纳的美国获得“面包、工作和自由”。然而他在动身前就已遭到美国领事的敲诈勒索,在赴美的轮船上,美国船长又用滚烫的蒸汽来平息与一百名华工的纠纷。踏上“天堂”美国后,他迎头受到美国警察的拳打脚踢,并被夺走衣物行李。他饥饿难忍,但又不得不为偿还东家的借款而四出奔波。这时,两个美国恶少唆使恶狗咬伤他的面孔和手脚,撕裂他的衣裳,以此作乐。现场目击的警察还颠倒是非地毒打并把他投进监狱。至此,艾颂喜终于懂得了美国“天堂”的所谓“自由”,但他却已变成一只被屠宰的羔羊。马克·吐温对小说有个说明:“这几封信所叙述的经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一个中国人侨居美国的生活,用不着我们加以幻想来渲染。赤裸裸的事实就足够了。”这就是美国南北战争后,数以万计的华工被骗到美国,变成“金元帝国”垫脚石的写照,也是他勇于捍卫中国人民利益的正义立场的表现。正是由于马克·吐温对中国人民的一贯同情,所以,当十九世纪末中国大地爆发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时,他及时地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发表了《我也是义和团》的著名演说: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它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好的地方啊!”马克·吐温正义的声音在博物馆大厅里回荡:“我任何时候都是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马克·吐温这一演说一反当时美国朝野的排华恶浪,是对那些妄图扩展在华势力范围的政客们的沉重打击。
在马克·吐温后期最优秀的政论《给坐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托钵僧与傲慢无礼的陌生人》等文章中,继续谴责美国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榨取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在《使用私刑的合众国》一文中,他辛辣地嘲讽了“在华外国教会美国委员会委员艾明特牧师”之流,怒斥他们勒索中国赔款大搞名为“宣传福音”,实为文化侵略的无耻勾当。他大声疾呼:把中国人“交给自己的命运支配吧!”结果,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报纸的评论、人们的指责,使官方大为尴尬。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病逝于康涅狄格州。即使在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对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遇中的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念念不忘维护这个被压迫民族的自主权利。他在病床上口授的《自传》及死后出版的《神秘的陌生人》中,都反复阐明了自己对于中国问题的正义立场:让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建设自己的生活。他挺身捍卫弱小民族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国际行列”的利益,正是他的崇高胸怀之所在。
中国人民珍视马克·吐温的友谊及其作品。鲁迅先生曾在《二心集·夏娃日记小引》里为此作过评介。马克·吐温及其他美国朋友撒播的中美人民友谊种子,如今已绽出绚丽的花朵。 (附图片)
题图:丁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