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备受歧视到闯开新路——巴西大豆的悲欢历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8
第7版()
专栏:

从备受歧视到闯开新路
——巴西大豆的悲欢历程
杨乃谦
大豆,这个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东方各国,特别是中国老百姓极爱食用。可是,长期以来它在巴西却很难进入消费者的家门,真可谓备受“歧视”。在巴西市场上,它虽价格低廉,然而食之者寡。在某些人眼里,大豆制品简直不堪入口。一位巴西友人告诉我,有人把豆奶喝进口里后,一听说是大豆做的,便哇地一声尽吐出来。巴西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出口和榨油。
巴西人的主食是“费让”和大米。所谓“费让”,就是黑豆、爬豆、云豆和菜豆等豆类的统称。可是,好端端的大豆,竟不能跻身其中。在巴西,无论黑人、白人或是混血人种,大都以“费让”为主食。生活中要是缺了“费让”,则会怨声载道。甚至巴西国家足球队去乌拉圭参加小世界杯足球赛,也得从巴西自带“费让”,可见它对巴西人来说简直是须臾不可缺的了。可是,巴西大豆的年产量却逐年上升。一九七一年不足一百万吨,到一九八一年猛增至一千五六百万吨。于是,一方面是“费让”供不应求,且售价远超大米;另方面则是大豆过剩,其价格不到大米的三分之二。但是,即使如此,巴西人也不愿意食用大豆。
巴西人不愿意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原因据说有二:一是嫌大豆有豆腥味;二是吃惯了黑皮、花皮的“费让”,对黄色的大豆则视而厌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某食品加工厂近来把大豆脱水去味,还用大豆研制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价格低廉的各种方便食品,为大豆开辟了消费市场。
为了扩大大豆的国内市场,南里奥格朗德州巴西籍华人和里约热内卢等市的企业家把大豆用一种特殊加工程序制成豆粉。这种豆粉只要用冷水一冲,即可饮用。为了调剂口味,还加入各种调料,制成有香蕉、草莓、巧克力、苹果等味的豆粉,喝起来鲜美可口。巴西食品技术研究所则用大豆加工成豆奶,用机器密封入纸杯,在常温下可保存六个月。我们在一个超级市场看到,这一加工程序极其简单,从把浸泡好的大豆放入机器到制成豆奶,大约只需五分钟。这种“机械牛奶”,把大豆制品的营养提到牛奶的高度。巴西官方和营养学界还开展了一个宣传运动,并为家庭主妇和儿童们的家长开办食品制作学习班。这样,大豆及其制品在巴西市场上看来可以闯开新路,逐步占到它应有的位置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