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怀念裘盛戎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8
第8版()
专栏:

怀念裘盛戎同志
张梦庚
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同志逝世十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剧协北京分会和北京京剧院联合举办裘派艺术专场演出,由裘盛戎的学生方荣翔、吴钰章、李欣、杨博森、裘少戎以及裘盛戎同志生前的好友谭元寿、王淑芳等合作演出裘派名剧《盗御马》、《姚期》、《铡美案》、《锁五龙》、《白良关》、《将相和》和《遇皇后》,作为对他的纪念。同时,学习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不断革新、创造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为发展京剧而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谦虚谨慎、顾全大局的高尚品德。
裘盛戎同志生前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裘盛戎”。这句话确实是他发自肺腑之言。在旧社会,他虽然在艺术上已有一定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曾使他衣服当尽,陷入穷困潦倒难以生存的境地。解放后,党和人民对他无限关怀,不但使他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为他革新、创造、发展京剧花脸艺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裘盛戎同志在表演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五十年代,他的演唱艺术进入了成熟时期,被观众一致公认为“裘派艺术”的创始者,受到了广大京剧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裘派艺术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它的完整性。裘盛戎以前的京剧花脸,有的人以唱功取胜,有的以表演见长。裘盛戎则是全面地发展了京剧花脸行当的唱、念、做、打(舞),使之在演唱上形成独特的风格。看他的精彩演出,能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都得到艺术美的享受。裘派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裘盛戎在舞台上不是为唱而唱,为舞而舞,更不是为了换取观众的掌声来讨好观众,而是严格地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唱、念、做、舞综合性艺术手段,来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剧中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他表演的人物,如《秦香莲》中的包拯,《将相和》中的廉颇,《锁五龙》中的单雄信,《盗御马》中的窦尔墩等,性格鲜明,形象逼真,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这两大特点,正是今天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裘盛戎同志不但在表演艺术上锐意精进,不断创新,而且,为了发展京剧事业,他在工作上一向是屈己从人、谦虚谨慎、顾全大局。解放后,裘盛戎就已经是挑班的剧团主演了,但是为了更进一步发展京剧艺术事业,提高京剧表演艺术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1955年,他主动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合作,成立了北京京剧团。为了加强团结,通力合作,他在职位上、工资上、戏码上,都是先人后己,甘居末位,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这对一位已经成了名的演员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对演出剧目也是从不挑剔,不论戏码前后,不管角色大小,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演出。如他在《赤壁之战》中扮演黄盖,在《赵氏孤儿》中扮演魏绛,虽然都是配角,但都演得十分精彩,取得了深刻感人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顾全大局的高尚品德,使得他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团结了北京京剧团全体人员,把京剧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并且培养了许多京剧事业的接班人。裘盛戎同志对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附图片)
裘盛戎饰姚期 刘玉茗摄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