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赵英才的管理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9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赵英才的管理艺术
今年9月,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五九七农场召开的一次抗灾自救动员大会上,全场有名的“拉腿队”、今年又遭受严重涝灾的28队队长赵英才表决心:要在3个月内比计划多收回25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利。会场上顿时轰动起来。
“什么,粮豆作物减产一半,还想赚回更多钱”?
“比他强的队都十万八万往里赔,他这不是瞎吹吗?”
可是没过3个月,诺言的确变成了现实。人们在拍案称奇之余,不得不佩服赵英才的管理艺术。
1980年,赵英才担任的是29队队长,当时,他发誓要改变这个队10年亏损的面貌,人们差点没笑掉大牙,说赵英才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咋回事呢?原来29队180名职工,只靠4,000来亩兔子不拉屎的薄地、400多只羊和一个石头坑过生活,就是好年景,也收不够支。几任队长都领教过了,可是赵英才却不服气,他通过调查发现,29队主要穷在劳动管理粗放上。只向外放车撒人,不看经济效果,造成生产力大量浪费。于是,他和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对劳力进行了重新规划:以总用工量配备劳力,按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订出各班组的产量、利润指标,并核定工资成本,年终联系包干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奖罚。这个办法一实行,全队一下就节余出13名劳动力和半台拖拉机。赵英才领着他们到100多里外的东大甸子春开春播1,500亩荒地,打了20多万斤黄豆;还出外包了500多个车辆人工,增加收入5.5万多元,当年每个职工破天荒分到100多元奖金。
赵英才在谈到这一年的体会时说:“管理是门学问。当干部的如果光会实干,不会计划、组织,就会象黑熊掰苞米一样,前边掰后边丢。”今年赵英才被调到生产一直上不去的28队当队长。这个队除了管理混乱外,当时还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涝灾。9,300亩小麦比别的队整整晚播一个月;9,000多亩大田从种上,机械就没能下去过。麦收又连着下雨不开晴,有机器用不上。别的队都豁上了,顶着雨往下割,连泥带水往起垛。赵英才一想,夏季气温高,湿麦子堆在一起几天就生芽,这种前边割后边扔的事情做不得。他让全队职工、家属准备两样工具:锄头、镰刀。天阴麦子湿时全去抢救大田;雨一停,麦子一干,立刻抢收小麦,实行包收到户、验质验垛计奖罚的生产责任制。由于赵英才指挥得当、管理有方,全队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保住了6,000多亩大豆,割了5,700亩小麦。同样田地、同样成本,别的队每亩只收100来斤麦子,28队却收了260多斤。仅增收的100万斤小麦、大豆,全队就多挣回18万元。
赵英才今年52岁,早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后,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他被下放劳动了9年。在这期间,他亲眼看到吃“大锅饭”所带来的“上班砸破钟,干活磨洋工,歇气坐个坑,年底闹亏空”的混乱局面,进一步认识到: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是最严重的浪费。因此,他抓生产特别注意生产效率,从提高效率中增加收入。今年夏天,他碰上一辆新区煤矿来拉基建石的汽车,两下一搭话,立刻打开了主意。新区需要大量基建石,正好全队要拉1,200吨取暖煤,于是便和他们签订了1,000立方基建石的运输任务,本队去拉煤时,顺便捎去一车石头,使一台车变成了两台车,多得了1.3万元收入。人们看到,自从赵英才到28队后,这里灾年不见灾,真是人鼓劲,车出活,地生财,山献宝。都说这是赵英才抓管理抓出来的。
吴继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