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继续搞好新建工程 四川水利建设出现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29
第2版()
专栏:

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继续搞好新建工程
四川水利建设出现新局面
本报讯 记者毛朝敬报道:今年洪灾之后,四川水利建设出现“三好”新局面:恢复水毁工程的工作抓得好,经过采取临时性办法抢修,现在大部分的塘堰渠道等水毁工程已基本修复蓄水输水,少数用永久性办法修复的工程质量一般比灾前好;各种工程蓄水好,10月底蓄水总量就达92.9亿立方,已完成年计划的97.8%;各项新建、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抓得好,在严重受灾、水利建设投资减少近60%的不利条件下,1981年度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工工程已达2.3万多处,新增灌溉面积和小水电新投产装机容量都大大超过年计划。
在特大洪灾之后,四川省的水利建设为什么能取得较大成绩?主要是省领导部门认真吸取洪灾的经验教训,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洪水一退,他们就把修复水毁工程,整治病险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及时制定修复计划,迅速调拨物资和资金,集中劳力突击抢修。对永久性工程修复有困难的,就先临时修复,并按照合理负担、分级负责的原则,把修复水毁工程的任务落实到社队,把劳力落实到人头,从而加速了抢修进度。与此同时,省政府决定增设区或公社水利水电管理站,普遍推行联系效益计酬等多种形式的工程管理责任制,对新建工程的选点、设计、施工及各项基础工作,都严格审核,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灾后,省人民政府把江河管理作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对各主要江河加强统一管理,拟定《江河管理暂行办法》,正积极进行江河规划准备和小流域治理的试点。省政府还强调指出,江河河道属国有,任何单位、个人无权侵占。规定洪水线以下不再修永久性建筑,对影响江河行洪的已建、新建工程,和向江河倾倒废渣垃圾弃土,都按规定进行处理。过去,总认为四川“旱大洪小”,考虑抗旱多,对防洪重视不够,对特大洪水普遍估计不足,缺乏思想物质准备。灾后各级党委、政府一手防旱,一手防洪。省人民政府和各地、县已建立了常设防汛指挥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