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翻译界应坚持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06
第5版()
专栏:

  翻译界应坚持批评
董秋斯
《翻译通报》创刊以来,编委会接到很多读者(翻译工作者)的来信,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意见,几乎翻译工作上的每一面都接触到了。因为过去很少大家交换意见的机会,对个别问题难免有不同的看法,也就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准备把所有问题和意见摘要发表在《翻译通报》上,然后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总问题和总意见,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去解答,或分别提出来公开讨论。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希望,对若干重要的问题和纷歧的见解,可以得到适当的解决和一致的看法。能作到这一步,我们整个翻译工作的质量,是会收到提高的效果的。
因为各方面的意见还在继续不断地交来,加上《翻译通报》的篇幅有限,必须分期登载,不能就此告一段落;也因为我们人手太少,又要兼作别种工作,不能随时作适当的处理,这一总结性的工作,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作得出来。我现在只想就以上所说的诸多问题中提出一个来谈谈。这断乎不是什么总结;不过借此让大家知道,我们翻译界的确存在着问题,而且非解决不可罢了。
我所要谈的是翻译批评问题。《翻译通报》第二期登载了我的一篇《怎样建立翻译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那里边说过的话,这里不再重复。我写这一篇话的动机,主要的是由几位读者的来信引起的。把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是:批评在目前的翻译界容易发生流弊,不应提倡。他们所谓“流弊”,有以下几点:
一、使本来慎重的翻译工作者更加慎重,以致不敢动手,把地盘让给那些不负责任的译者和出版家,结果是,好的译本更少,坏的译本更多了。
二、把标准提得太高,使多数新学翻译的人望而却步,新生力量不能扩充,因而无法满足当前对翻译工作的需要。
三、批评难免夹杂不纯的动机,借题目作个人攻击,影响了翻译界的团结。
四、粗制滥造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对人民负责,根本用不着批评了。
我们承认,上述的几点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不说,作以上主张的人,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面;只看到批评的“流弊”,没有充分认识批评的重要性。我们不妨就以上几点分别来谈一谈。
先说第一点,正确的批评,不但指出坏的,还要表扬好的,无论如何,不是打击。慎重的翻译工作者,应当从批评中得到鼓励,加强自信心,更积极地工作,何至于“不敢动手”呢?而且就是慎重的翻译工作者,也还需要批评,尤其不应当怕批评。至于不负责任的译者和出版家,那才真是揭发和指责的对象,我们的批评家断乎不会放松的,最近上海一家这样的书店的倒闭就是最好的证明。像过去那样,是非不分,良莠不辨,才是慎重的翻译工作者最头痛的事。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的批评,对慎重的翻译工作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不会纵容了不负责任的人。
其次,标准的高或不高,不是由主观愿望来决定的,是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正确的批评,首先要认识客观的标准,不应作过高的要求;同时还要认清对象,对新学翻译的人,要注重指导和鼓励。事实上,我们翻译界原应该有几种不同的待遇;不但照顾了初学的人,也不至埋没了专家。像过去那种类似“平均主义”的办法是有问题的。在正确批评的适当照顾下,不但不会抑制新生力量,反可使它迅速地扩充起来。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继续不断的提高,这也是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
至于批评的动机如何,我看倒不是重要问题。我们所说的批评,不是在背后说人,而是与众共见的。只要他批评的有道理,尽管他怀有攻击我的动机,我还是应当接受的。这是作一个现代人应有的风度和识量。假如,他的批评完全出于他对我的嫌怨,一味吹毛求疵,深文周纳,就是编者不加辨别地发表出来,读者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受到最后谴责的,必然是那个滥用批评的人。只有靠了这种民主的公开的批评,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达到真正的团结。适当的批评才是团结的真实基础。
最后,说粗制滥造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要稍稍留意一下目前翻译界的情形,就会知道这是不合事实的。旧政权的垮台,并不等于旧习惯旧风气的绝灭。我们还要长时期地与粗制滥造的风气斗争呢。我们的武器就是批评。
广泛的批评在我国究竟是一件新事情,不免要引起若干人的顾虑和不信任。同时,因为这是一件新事情,运用的人容易发生偏向,受批评的人更是觉得难堪,例如,我们现时常见的翻译批评,由于未认清当前应有的标准,未免要求过严;在他们眼中,好像没有一本可读的翻译书,那显然是不对的。也有人把批评翻译当作给小学生改课卷,逐字逐句地校改,这对被批评的人可能有一定的好处,但对整个翻译界来说,并不能起提高的作用,因为这多半不是典型,不是多数人要求解决的问题。
对于批评,被批评的人比批评人的人更加不习惯。我们过去所习惯的是当面奉承,最不喜欢的是当众揭短。批评在表面上类似当众揭短,最使人下不来台。受到批评时,觉悟高、修养深的人,必然勇于接受,并且作自我检讨。但也有一些人,不免千方百计地找借口,为自己辩护,甚至反咬一口,去向批评本身吹毛求疵,以削弱它应有的效力。
例如,对于一部长达百余万字的大书,假若说,非把它从头到尾对照原书校勘一遍就没有资格去批评;就是批评,也不能下任何断语,这在表面上似乎是拥护批评了,实际上却是打消了批评。因为那是任何批评家都不易办到的,而没有断语的批评也就不成其为批评。事实上,一部百余万字的大书,断乎用不着全部看完,只要看到一定的程度,也就可以对译文作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译本开头部分错误百出,而后面却译得十分妥贴,世间不会有这样的道理。就是有,也不能算作好译本。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的翻译批评,还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离着成熟的境界还很远。主要地因为我们对整个翻译界还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不易定出一个不高不低恰如其分的标准;此外,大家还不长于找典型、找重点,不惯于表扬优点,因而不能发挥批评应有的效用。只要我们真正了解了批评的重要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必然是体谅它,爱护它,培养它,指导它,使它早日脱离幼稚的阶段,进入成熟的阶段。凡事只有在操练中才能得到成熟。假如因为开始游泳的姿态不好,就不许游泳,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游泳家了。
因为大家不习惯批评,一遇到批评,不免大惊小怪,这不过是一时的现象,慢慢就要过去的。倒是报纸刊物的编辑人,要认清这一点,坚持下去,不要为一时的哗啦哗啦所动摇。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这时代的主要原则之一。作得不好,我们可以改正,在原则方面,我们是不能让步的。
(一九五○、九、一。)
编者附注:《翻译通报》月刊,创刊于本年七月,现已出版三期。它的宗旨是:“加强翻译工作者的联系,交流翻译经验,展开翻译界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翻译水准。”该刊因系初步试办性质,暂定为非卖品。出版者或翻译者如需参阅,可向北京东总布胡同十号函索。本文作者是该刊的一位编辑人,本文系应本刊邀约而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