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一根扁担两条绳 志在华山测风云——记艰苦奋斗的华山气象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1
第2版()
专栏:通讯

一根扁担两条绳 志在华山测风云
——记艰苦奋斗的华山气象站
西岳华山,景奇路险。主峰莲花峰海拔1,997米,蜿蜒地伸向峰顶的路,多是古人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窄得不容并行。许多地方只能抓紧铁索贴着峭壁攀登。游客至此,往往不寒而栗,却步不前。然而,在这险道上,人们却经常看到有人挑着重担上山!他们,就是住在峰顶的华山气象站的同志。
华山气象站有16名工作人员,小的不到二十岁,老的年过半百,还有5名女同志。他们每小时都要向中心气象台和有关航空站提供气象情报;还参加亚洲和全球气象广播;月底和年底要将数以万计的气象数据资料汇集成册,呈报上级气象部门。尽管工作如此繁重,但是建站二十八年来,他们坚持靠一根扁担两条绳,把气象器材和吃的、烧的、用的挑运上山。新同志进站,上的第一课,就是“扁担课”;大家每次下山出差办事或休假探亲,上山时不是挑着粮食,就是挑着煤、菜;上山40里险路,男同志能挑六、七十斤,女同志也能挑四、五十斤。站长王亚平,年近五旬,患有胃溃疡等多种疾病,他外出开会、学习或参观的机会比别人多,但他哪一次上山也不空肩。在他的带动下,近十年来大家共挑运各类物资八万多斤,行程20多万里,为国家节省运费近5,000元。
他们常年住在莲花峰顶的岳帝庙内,周围除了绝壁悬崖,就是嶙峋怪石,冬季大雪封山,他们便“与世隔绝”。吃水要靠储积雨雪;遇上旱年雨雪不足,就要到峰下的山涧去挑运泉水或积雪。
华山顶上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这些立志扎根华山观云测天的气象工作者,生活中却充满了歌声和笑语。他们把艰苦奋斗看做是最大的快乐。多年来,他们坚持自己动手盖房修屋,养猪喂羊,在山坳空地开荒种菜,仅每年收获的萝卜、白菜、土豆、莲花白、大葱、大蒜等蔬菜就达五、六千斤。
华山气象站的同志们乐于艰苦奋斗,是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的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为了测准每一个数据,发好每一份电报,他们忠于职守,不怕苦,不怕累,日日夜夜监视着华山风云。
华山顶上,气候多变。夏天,刚才还烈日炎炎,转眼就乌云翻滚,暴雨如注;冬天,几片浮云,一阵北风,瞬间就会大雪纷飞。不管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他们都坚持定时观测。一天深夜,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共产党员雷光前,毅然按时赶到现场。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一个炸雷,他昏倒在地。被狂风暴雨激醒后,他毫不迟疑地跃身而起,迎着风雨雷电继续观测,直到圆满完成任务。观测组长冯宽厚,肝病严重,腿部发肿,仍然带病值班,领导几次催他下山治病,他才勉强进了医院,病逝之前还念叨站上工作。观测员李华珍打柴时摔伤了腰,领导劝她下山治疗,她说:“站上人员这么少,我怎么能离开工作岗位?”大家硬把她劝下了山,可是第二天她又拖着沉重的步子上了山,带病值班。
华山气象站的同志们,就是这样艰苦奋斗在华山顶上,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繁杂的气象情报,为气象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全站近四年测报质量连续达到99.7%,通讯发报没有出过一个错。前年,被评为全国气象战线红旗单位,今年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十二面先进旗帜”之一。 本报记者 肖德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