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阅读
  • 0回复

坚持条件 保证质量 做好社会科学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1
第3版()
专栏:

坚持条件 保证质量
做好社会科学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本报讯 国务院颁布统计、编辑、外语翻译、新闻记者、经济、图书档案资料、会计7个职称之后,各地普遍开展了评定职称的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据27个省、市、自治区的初步统计,试点的单位或系统共639个,其中已基本结束的有176个。
国家人事局从今年8月以来,先后在杭州、长沙、北京分片召开了试点工作座谈会,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对评定职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定要坚持条件,保证质量。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基层单位,存在主张放宽条件的倾向。有的领导担心评严了吃亏,受埋怨;有的主张人人戴帽,皆大欢喜;一部分专业干部个人申报职称偏高。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对评定职称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清,对各级职称的条件理解不深,也同我国社会科学专业干部的某些特殊情况有关。我国从事社会科学的专业干部,尤其是会计、统计和经济专业干部中,相当一部分同志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的专业训练,但他们中很多同志工作年限较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正确评定这部分同志的职称十分重要。与会同志认为,评定职称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掌握条件。除了坚持《暂行规定》的政治条件外,对学识水平(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等)、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一定要进行全面考核和衡量,这三者缺一不可。应该和需要测验的,一定要测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考核的内容及其侧重应有所不同。如果有的同志暂时不够条件或缺某一个条件,应当积极帮助他们提高,等条件具备后再评定或晋升。总之,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够什么条件就评什么职称。要做到够条件的一个不漏,不埋没人才,特别要注意不埋没自学成才的人;不够条件的绝不凑数,更不能讲照顾、送人情。
充分发挥评定委员会和专家的作用。这个问题在前一段工作中强调和重视不够,有些地方和单位不能大胆放手让评定委员会开展工作,对专家的意见不够尊重。按照各项职称《暂行规定》的要求,专业干部的职称不能由行政领导或党组织确定,必须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由评定委员会来评定。专业干部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只有同行专家最了解,最有发言权,只有经过由水平较高的同行专家为主组成的评定委员会的评定才能有权威性,才能坚持条件,保证质量。各级评定委员会是代表同级主管机关行使评定职称权力的组织,未经评定委员会评定,各级主管机关不能授予职称。会议希望各级党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充分支持评定委员会的工作。
科学地划分专业干部范围。正在试点的七种职称中,大部分评定范围比较明确,但有的则不好划分。如经济职称,由于专业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此外,经济部门中还有从事非经济工作的干部。座谈会认为,北京市的做法比较好。他们在确定经济职称评定的范围前,向有关财经院校请教,先从理论上弄清楚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专业,经济专业干部应具备什么条件等等,思想明确以后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参照财经院校设置的各种经济专业,把不同的业务工作(除会计、统计外)分别归入相应的几个专业之内,并按本专业的要求制订了具体条件进行考核。这些经验对各地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继续搞好试点,抓紧评定工作。一部分地区和单位还没有开展试点,主要是领导上不够重视,有的还在等待观望,有的顾虑评职称将引起矛盾,影响工作。会议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抓紧评定工作。态度要积极,时间要抓紧,步骤要稳妥,工作要细致。今年底到明年初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同时做好面上的工作,明年起逐步铺开,但铺开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评定可分期分批进行,先易后难,成熟一批确定或晋升一批,注意不要一刀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