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情真意美——读丁宁同志的《冰花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2
第5版()
专栏:

情真意美
——读丁宁同志的《冰花集》
申文钟
这是一本深情追念老一辈文艺战士的散文集。作者丁宁以细腻动人的文笔,真实地记述了郭小川、李季、邵荃麟、杨朔、赵树理等同志忠诚于党的文艺事业,坚持为真理而歌唱的文艺生涯;同时,还通过他们平凡的生活,日常的工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质朴动人的画面,从各个角度刻画了他们战士的性格、孺子牛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集子里的文章,情真意美,读了很受教益。
作为老一辈文艺战士,郭小川、李季、赵树理等同志的斗争生活极为丰富,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描写。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取材和如何表现的问题。丁宁同志不贪多,不图全,她善于捕捉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她的散文写的东西虽细小,细微中却蕴含着宏旨;看似平淡,平淡中却能显示力度。
丁宁同志结构散文时,首先把立意的着眼点放在“人是应当有信念的”这一点上。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郭小川、李季、赵树理、杨朔、孙维世等老一辈文艺战士,满怀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积极热情地“为我们伟大时代歌唱”的共同特征。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情得象一团火。在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下,他们仍然乐观自信,高亢有力地大声疾呼:“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丁宁同志满怀热情,写出了这些作家、艺术家共有的战士的性格,因而,尽管《冰花集》里所追念的都是已故的同志,但文章没有感伤灰暗的东西,相反,它在人们的心灵里点燃起了信念之火,给人以鼓舞、希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丁宁同志的散文,构思上的一个特点,是善于抓住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来。郭小川同志的打“雪仗”,邵荃麟同志充当儿子的“俘虏”,杨朔同志不肯搬进上等疗养所的楼房去住,娴姐光着脚丫追逐浪花……,这些常见的生活细节看来很平凡,但一经作者开掘,却生动地勾画出了人物独特而又多彩的性格,美的情趣和美的心灵。由此可以看出,丁宁同志不单眼光敏锐,同时也善于捕捉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散文”,谱写出新颖动人的篇章。
在开篇和结尾上,丁宁的散文也是煞费苦心的。《战士的性格》刻画郭小川是这样开头的:蒙蒙细雨中,他光着“两只紫红色的脚板”,神态严峻而又充满乐观地向“我”告别说:“走吧,你会回来,我们还会再见面。”接着,“我”很有感情地反复抒发了“我们还会再见面”而又没有再见面的情思,从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文章的结尾,作者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当我到北京车站去迎接他的英灵的时候,我在热泪模糊中,似乎看见了他英姿勃发地走出车厢,在高唱胜利之歌……”,首尾呼应,自然和谐,既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美的创造,也形象地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此外,《人有尽时曲未终》、《幽燕诗魂》、《松花江之恋》、《大树终将成林》等的开篇和结尾也独具匠心,各有特色。从丁宁同志对散文的艺术处理中,可以看出如何开篇,如何结尾,决不单是形式问题,它必须和歌颂的事物、描写的环境以及作者的情思统一起来。开头是整个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要写得美,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一个美的意境之中。结尾则是画龙点睛之笔,要把作品开掘的思想境界再推上一层楼。丁宁同志在开篇和结尾上的探索,对于我们散文创作的提高,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丁宁同志是近年来在散文创作中有成绩的一位作家。我们相信,在《冰花集》的良好基础上,她一定能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更美的散文,为繁荣散文创作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