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种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4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调查研究种种
雷诚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大政方针已经定了,当前主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工作。各级领导机关正在兴起的调查研究之风,是按照这一要求跨出的可喜的一步。要使这种风气搞得越来越盛,又能真正收到实效,必须正确解决调查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作风问题。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五十年前说过的这句名言,指明了调查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问题。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有两条:一是了解情况,二是制定政策。前者就是调查研究,后者就是解决问题。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是目的、归宿。如果不作调查研究,便无从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种调查研究则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当然,经过调查以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可以是下去调查,就地研究,现场拍板,调查研究落实于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有的可以是带着问题下去调查,摸清情况,为回来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不论是在直接还是间接的意义上说,调查研究都只能是以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为目的。有些同志对这一点并不很明确,因而也不大自觉,辛辛苦苦下去一趟,但收效甚微,带回一大堆材料,却不能由此引出应有的结论,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帮助。还有一些同志则是为调查而调查,或者说是为“交差”而调查。既然调查是一项任务,既然上头非要我下去不可,那就去转上一圈,抓点一鳞半爪的材料交差应卯,提点不痛不痒的“原则意见”汇报了事。这种做法,既不能给基层单位什么帮助,对改进机关工作也无多大裨益,徒有调查研究之名,而无解决问题之实。
调查研究的目的只能是一个,方法却需要多样。多年来,领导干部下乡下厂下基层,最常用的方法是开各种调查会。这种方法方便灵活,可以同群众直接交谈,便于共同研讨问题,无疑是个好方法。不过,调查会并非唯一的方法。有许多真实的情况,第一手的材料,不一定都能在调查会上得到;即便调查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情况和线索,也还需要辅以其他的调查方法去验证和深化;为了正确解决一些长期形成、涉及全局的复杂问题,既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看法,又需掌握充分的数据、例证,这就不是开一两次调查会能办到的。前一个时期,有些机关干部通过写家信、探亲友,了解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的巨大变化和群众的喜悦心情,从而弄清了情况,消除了疑虑,坚定了贯彻党的政策的决心。有些工厂、学校为了掌握青年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进行了民意测验,了解到在会议上和个别接触中反映不出来的一些真实思想,为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条件。这也都是调查研究。至于抓商业工作的站站柜台、赶赶集,抓邮电工作的打打电话、寄寄信件,抓交通工作的在高峰时候乘乘车,等等,也都是领导干部向群众、向实际作调查的好办法。为了把情况摸得真一些、深一些,有助于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的方法上,我们尽可不必墨守常规,拘泥形式。
要切实搞好调查研究,还有个作风问题。从进行调查研究这个方面来考察,浮而不深、华而不实的作风在一些同志身上确有反映。要做到“身入”和“心入”,真是谈何容易!以领导机关同志下乡调查来说吧,有的作调查只停留在县级机关,调查对象只限于领导干部,听完一把手或部门负责人汇报,调查就算告成了。从上头看他是深入下去了,从下头看他仍然高高在上。有的习惯于“坐车观花”,只在交通沿线跑,只挑条件好的地方跑,他们连“花”的样子也不见得就看清了,更谈不上对“花”的种属、特点、用途、毛病等有什么研究;有的下去时还要大讲排场,兴师动众地让人来陪开会、陪参观、陪用餐,个别的还借机游山玩水或为自己办私事,反而增加下头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工作。有些同志认为,跨出机关门就是深入了实际,下去作调查研究就是转变了作风。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由于多年来左倾错误和十年内乱的影响,干部中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并未完全绝迹,有的甚至为了迎合领导,编造假情况、假材料。有些单位和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派性,一些人互相包庇,欺上压下。所有这些,都给领导干部了解真实情况增加了困难。我们的同志切不可满足于跨出机关门,还得注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认真、切实地转变作风。
当然,搞好调查研究,又是同精神状态问题联系在一起。振奋精神,才能扎扎实实地搞调查;扎扎实实地搞调查,也才能有助于我们精神奋发地去从事四化建设。让我们振奋精神,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和实际中去,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