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5
第5版()
专栏:


〔苗族〕杨明渊
在我家乡那无数荫绿的山谷中,许多狭关隘谷都有清溪流泻。那淙淙有声的清溪,依顺山势从上游谷底流来,与山坡上那象一条飘带挂下来的山径相交于谷底。在浅溪中,我常见行路人在溪床上垫起一串删节号似的石蹬,以方便行人通过。但至雨季,山洪暴涨,淹没了石蹬,水深流急,路被拦断。人在这时,才深切体会到桥的重要。好在我们山乡的人民都有这种习惯:枯水季节,人们看准了溪河上哪儿需要架桥,便全家出动(劳力不够的就请寨里人帮忙),抬来石头,在溪河两岸砌好桥基,砍来几棵粗大的圆木架设在上面,然后铺上一层泥土,使桥面平整、牢实。因而,在这一带山乡,这样的便桥也不知有多少座。便桥落成时,这家人就带上煮好的糯米饭、猪肉、鸡蛋和米酒,来到桥头,点烛焚香,把酒祭桥,以祝祷吉利。
正供祭时,如遇行人路过,主人便欣喜地将食品分赠给过路人吃;而行人逢到祭桥,也感到自己走运,不加推辞地接受主人赠给的食物。那些在山坡上放牛的孩童,看见主人祭桥,也奔来领受食品。那场面虽说不上热闹,气氛却充满虔诚和喜悦。
深山峡谷里这种用木头架设的简易便桥,虽没有大江大河上钢筋水泥桥那种威武磅礴的气势,但它同样给人们以便利。
温暖的春风吹绿了山树和草叶,大地显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清明节到来了,山里人忙着扫墓。在扫墓的同时,人们不忘对桥的修补和祭奠:一家人带着工具和供品,来到自家修建的桥上,发现木头朽断了就砍新的来换补上,发现路面有坑凹,就用泥土平整好……
这个传统,不知起自何年,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蔚成风尚。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朴素而简单的想法:为人多积德,必有益于自己。
每当我踏上涧溪上的小桥时,不由停步小作留连。俯视桥下溪水,潺潺缓流,两岸垂柳、花树,掩映着小桥,清幽、雅静,仿佛置身在一幅山水画中,引起一种深邃的情思。我于是想到桥的价值,想到有人因为“桥梁”作用而飞黄腾达;有人因为有了“桥梁”而获得美满的姻缘……我的家乡的人民,为了方便他人,心甘情愿地默默付出劳动,修筑一座桥,却不向任何人索取任何代价;而生活中,有的人却是“过河拆桥”,两者相比,差距何等鲜明!
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爱这小小的桥梁,因为有了它,寨落之间才能沟通联络;有了它,小路才能通向远方。每当我走过一座小小的便桥,心中便产生一种深挚的敬意,仿佛听到架桥人心中的歌。
啊,生活中要有更多的“架桥人”就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