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评《朱熹思想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7
第5版()
专栏:书评

评《朱熹思想研究》
士心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立文著的《朱熹思想研究》一书。
正象任继愈同志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的:近三十年来,我们已有了十来部大小不同规格的哲学史或思想史,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但是也应看到,现在的哲学史著作的科学性和体系的严密性,还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要写出高度水平的哲学通史,必须有大量的专题研究作为支柱,必须对哲学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总体和全局也难以看得分明。这些年来我们忽略专题的研究,对哲学家的原著没有花大力气去钻研,空议论比较多,可以说是走了弯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朱熹思想研究》的出版,是值得欢迎的。
《朱熹思想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理学的产生和形成,朱熹的身世和经历,对朱熹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教育思想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这本书的写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突破了哲学史研究中习惯于按哲学家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伦理观、历史观等几大块的分门别类的(西方写哲学史的)传统方法,而是从历史实际出发,按照朱熹思想中固有的哲学范畴和逻辑结构展开分析,解剖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
作者从分析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理”入手,指出他的哲学的基本特点就是由“理到“理”。“理”即“道”、“太极”、“天理”;“理”产生“气”,亦即“阴阳”;由于“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而产生宇宙中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物”。这就是“理——气——物”的“上推而下来”的过程。但由“气”派生万物以后,还要回到本体“理”去。因此,从“物”到“理”的所谓“格物穷理”,是朱熹哲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是“物——气——理”的“下推而上去”的过程。“理”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朱熹不是采取直接违反人们生活常识的手法来建立他的唯心主义哲学的,而是用比较精致的手法歪曲颠倒思维和存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因此,朱熹的哲学比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具有较多的思辨性和时代的特征,有更多的欺骗性。它合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朱熹理学成为历代官方哲学的原因所在。
作者作的许多具体的分析,使人可以看出中国哲学不同于欧洲哲学的某些特点,可以看到朱熹哲学的本来面貌。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剖自己的研究对象。作者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工作中所作的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朱熹哲学的许多问题还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希望有第二、第三部这样的专著出版,使学术园地百花盛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