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生与死的搏斗——评话剧《蒙塞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9
第5版()
专栏:

生与死的搏斗
——评话剧《蒙塞拉》
周而复
屠刀镇压不了革命。黑暗战胜不了光明。西班牙与葡萄牙统治拉丁美洲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屠刀与革命的历史,是黑暗与光明的历史,是压迫与反抗的历史,是奴役与斗争的历史。这三百多年历史的每一页上,记录着殖民主义者的荒淫与无耻,描绘着革命人民的庄严和正义。特别是1810年,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的序幕揭开了。
圣马丁和波利瓦率领的武装力量汇成一股革命的洪流,冲击着西班牙殖民主义统治者在拉丁美洲最后一个堡垒:秘鲁。在喀拉欧港的堡垒中,西班牙残余的侵略势力于1826年1月23日向波利瓦投降了。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埃·罗布莱斯所写的三幕话剧《蒙塞拉》,就是反映1812年7月11日委内瑞拉起义军领袖米兰达被西班牙督军击败俘虏,他的副官博利瓦(即波利瓦)在逃的故事。
波利瓦没有出场,因为他事先得到西班牙军官蒙塞拉的通知而离开原来的地方,去找革命武装力量了,只有蒙塞拉一个人知道波利瓦的下落。西班牙殖民主义统治者督军蒙特维尔德的副官伊斯基耶多向蒙塞拉追问波利瓦的去处,他坚不吐露真情,伊斯基耶多于是命人随便抓来六人(当时委内瑞拉人口为600万),他们是:母亲,埃伦娜(少女),胡安·萨尔塞多(喜剧演员,西班牙人),萨拉斯·伊纳(商人),阿纳尔·卢安(陶器匠),里卡多(青年)。以这六位为人质,威胁蒙塞拉这位同情波利瓦的西班牙军官,如果他不谈出波利瓦下落,便处死人质,甚至还要再抓六个人质来,一一处死,最后处死蒙塞拉。戏剧矛盾于是展开。一场生与死的搏斗,正义与无耻的搏斗,扣人心弦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展开了,其中还穿插科罗尼尔神父所谓基督文明的说教。蒙塞拉向神父质问:“神父,难道您真的对这些虐待,这些屠杀,这些掠夺,这种横暴,一点儿也不反感吗?您赞成我们全体西班牙人民一致奋起反抗拿破仑的雇佣兵,可您怎么又能来责难这些要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为自由、为别人的生活而战斗的人呢?阿隆拉营的兵士前天还企图在托屠拉斯村抢走当地的姑娘,遇到了全村人的抵抗。他们发动了野蛮的进攻,烧了村民的茅舍……在西班牙,法国人压迫我们,激起千仇万恨;而在这里,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正是西班牙大兵,把全体人民压制在黑暗的奴役中。”他把能说会道善于颠倒是非黑白的神父说得哑口无言,要把这位他认为危险人物送走,暴露出他这个殖民主义辩护士的嘴脸。
严格推敲起来,蒙塞拉用词并不完全贴切,压迫西班牙的是法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及其帮凶,而不是一般法国人;而压制委内瑞拉全体人民在黑暗的奴役中的是没有出场的蒙特维尔德督军和他的国王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西班牙大兵只是工具和爪牙。在西班牙军官中,有蒙塞拉这样有觉悟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反动政策的人,我相信在西班牙大兵中有更多的蒙塞拉式的人物。当然,作者是泛指,并不是把侵略和压迫的责任推在法国人和西班牙大兵身上。
六个人质对伊斯基耶多要求他们劝告蒙塞拉说出波利瓦的去处以免自己一死的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深刻表现,在灵魂深处展开生与死的搏斗;是宁可自己死去也要保卫伟大英雄波利瓦,让他领导革命武装力量拯救民族的生存呢,还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管民族生死存亡?这是极其严峻尖锐的问题。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回避,不能幸免,在生与死搏斗中要慎重选择自己的道路。西班牙的喜剧演员、商人和与商人差不多的陶器匠,爱金钱甚于自己的生命,民族的生死存亡和个人的利害系在天平上的分量后者重于前者;慈母的心关怀自己的儿女也忘记民族生存斗争的伟大意义;而少女和青年却勇敢地坚贞不屈地面向自己的死亡,轻视和无视个人的生命和荣华,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最后轮到蒙塞拉,在死亡与生存的十字路口,终于英勇不屈地走向个人死亡的道路,没有吐露波利瓦出走的地方。蒙塞拉高风亮节的伟大形象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深处不是死亡,而是永生!
少女死了,青年死了,蒙塞拉死了,但他们却活在亿万人的心灵深处!
波利瓦和革命武装力量汇合,继续高举米兰达的义旗,继续向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进行坚强的斗争,成为委内瑞拉共和国的领袖,第二个委内瑞拉共和国在1 814年建立了!委内瑞拉得救了,600万人民从黑暗、奴役和死亡下解放出来了。1826年,西班牙的最后残余侵略武装力量,在波利瓦面前举起了双手!
这是任何殖民主义者的下场,永远逃不掉的注定的命运。
《蒙塞拉》既有它深刻的历史意义,也有它现实意义。作者新颖的艺术构思,人物性格各有鲜明的特性而又符合历史的真实,情节逐步开展,紧扣读者和观众的心弦,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落窠臼,非终篇不忍释手。这剧上演以后,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一些城市的演出,发生广泛的影响,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的赞赏,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蒙塞拉》由沈大力同志译成中文,发表在《十月》文学双月刊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赞赏。现在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戏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以为蒙塞拉两次含糊地说出波利瓦的去处和情况:“那是一座孤立的房子,离通向……的道路有五百米远……”那儿是“一片空地”。少女埃伦娜坚强地对他说:“不!您不要说!您得恢复自制力!太晚了!现在已经不是可以表现懦弱的时候了!你已经牺牲了我们中间的四个人。太晚了,您不要说!”这固然可以突出埃伦娜的坚强性格,但对蒙塞拉的英雄形象是不是有损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不认为天下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反对描写英雄人物某些不足之处,但是在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主要方面的笔墨是要慎重考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