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加拿大的“新能源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09
第7版()
专栏:

加拿大的“新能源计划”
许德迁 马海亮
石油工业在加拿大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年产量约5亿多桶。但是近几年来,石油产量连续下降,致使石油不能自给,使联邦政府大伤脑筋。去年10月,特鲁多总理提出了一项“新能源计划”,试图改变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反而造成联邦政府与产油省之间矛盾激化,石油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进一步下降。今年9月,联邦政府与产油省就它们之间的争执举行会谈,对“新能源计划”作了部分修改,双方达成了协议。有人估计,加拿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状况今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加拿大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二次大战后开始大规模开采。从1947年到1976年,石油每年平均增产15.7%,产量居世界第十二位;天然气每年平均增产15.5%,产量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1973年,石油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年产量在5亿桶以上。但是1976年以后,石油产量明显下降,以1980年与1973年相比,产量下降了27%,而消费量却增长7%,致使加拿大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石油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石油价格偏低,产油省同消费省和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的90%产自西部的阿尔伯塔省,而主要的消费者则是中部工业基地安大略等省。1973年原油涨价后,国际油价猛涨,但加拿大国内由联邦政府确定的油价,低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一半。阿尔伯塔省对此很不满意,一再要求提高油价,而石油消费省份和消费者则主张维持低价,彼此各不相让,争执十分激烈。1980年特鲁多总理重新当选执政以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其“新能源计划”中提出了折衷办法,主张适当提高油价,但不超过国际油价的50%。这不能满足产油省的要求,因而仍然遭到产油省的强烈反对。
另一方面,联邦政府和产油省在石油收入分配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意见。根据传统做法,西部省份生产的石油在国内市场上只供应中、西部各省,东部各省用油则靠进口。联邦政府每年花一大笔钱来补贴高价进口石油,以便把国内和国外两种油的市场价格拉平。为此,联邦政府在“新能源计划”中要求把它在石油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由10%提高到24%。这使产油省的利润减少。为此,主要产油的阿尔伯塔省一直同联邦政府争执不休,并且采取了报复措施,即每日削减产油量12万桶。这一数字相当于加拿大每日进口油量21万桶的一半以上,进一步加重了加拿大的经济困难。
今年9月,联邦政府同阿尔伯塔省达成协议的主要一点,就是对“新能源计划”中有关石油价格的规定作了修改,把国内油价由每桶18.75加元提高到21.25加元,并且确定今后五年内分阶段逐步提高油价,但不超过国际价格的75%。估计到1986年油价可能提高到每桶57.75加元。另一方面,阿尔伯塔省在石油收入分配上也作了让步,基本上维持了联邦政府得益24%的规定。由于双方妥协,矛盾获得了解决,为今后加拿大能源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加拿大计划加紧在北极地区和阿尔伯塔省开采石油、天然气和油砂,估计到八十年代中期,仅油砂一项可能每年炼油达1.8亿桶。
“新能源计划”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行“能源工业加拿大化”,即在能源工业中逐步提高本国资本的比重,降低外国(主要是美国)资本的比重,到1990年把本国资本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
美加两国经济关系密切,双方资本互相渗透,但美国资本对加拿大的渗透大大超过加拿大资本对美国的渗透。目前美国资本在许多加拿大工业部门中所占比例达30%左右,而在能源工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外资所占的比例竟高达70%以上。而这一部门是最有利可图的,1980年的利润比1979年增加了31%,两国资本家都想多争得一些利润。
但是在加拿大方面提出“能源工业加拿大化”口号以后,美国方面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有些美国官员甚至扬言要对加拿大在美国的企业进行报复。这自然引起加拿大舆论的抨击。事实上,这一年来能源工业中的“加拿大化”并未真正实行,美国资本在能源工业中所占比重在1979年为73.8%,而在1980年增加到74%。最近,加拿大驻美大使托尔保证不把“加拿大化”的口号扩大到其它工业,加拿大能源部长拉隆德称,外国资本在能源工业中“还可发挥重大作用”。看来这是为了平息美方的不满。因此,要实现“能源工业加拿大化”并非轻而易举,它必将使加拿大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附图片)
加拿大皮克林核电站的电子计算机控制中心。
张焕文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