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机械工业调整服务方向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1
第5版()
专栏:

  机械工业调整服务方向的两个问题
  孙效良 郑竟贤
近几年来,机械工业在调整服务方向、扩大服务领域、改变产品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实践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调整服务方向,是“转户口”还是扩大服务领域?
国民经济调整比例关系,要求机械工业相应调整服务方向。这一点是明确的。但是,调整服务方向应当采取什么方针,却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长春机械局有个模具厂,原来只为机械工厂服务,在调整中划归自行车厂,改为专门为自行车生产服务。这种做法,带有从隶属关系上“转户口”的性质。
长春机械局还有一个精密铸造厂,原来只为机械厂服务,现在改变为为社会各个方面服务。凡需要精密铸件的,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地区的企业,统统来者不拒,按合同生产、供应。
两种做法,我们认为后一种较好。理由有二。
第一,机械工业服务方向上的问题,既是“偏”了,又是“窄”了。因此,调整服务方向不能由过去单纯为重工业服务,改为丢下重工业不管,单纯为轻纺工业服务,那是由一种“窄”变为另一种“窄”。从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同样都是片面的。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应当为各个部门服务。从机械工业本身的发展来看,如果不扩大服务领域,过去是随着重工业的上马下马而大起大落,今后仍不免随着其他行业的调整而大起大落。
第二,在工厂隶属关系上转来转去,仍然没有跳出用行政办法管企业产供销的老圈子。扩大服务领域,按商品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和流通,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
机械工业扩大服务领域的目标,是仅仅增加若干种新产品,还是提高适应能力?
国民经济调整比例关系,要求机械工业相应改变产品结构,增加那些国家要发展的机电产品,发展那些社会有需要但过去没有生产过的新产品。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调整机械工业的目标,仅仅增加一批新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高适应社会需要变化的能力。理由有三。
第一,扩大服务领域的“后盾”是提高适应能力。不致力于提高适应能力,扩大服务领域就会落空。有些企业,一方面是任务不足,另一方面对社会需要的产品自己又设计制造不出来。所谓“掉头难”,实质上是适应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第二,社会需要总是发展变化的。作为机械工业,不能停止不变,而要提高适应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需要。我们的教训,就在于目前许多企业适应能力太差,一旦社会需要有了变化就不能应付。
第三,一种产品不管目前如何畅销,但随着需要的饱和,技术的进步,需求的变化,总会有一天成为滞销品。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能够同时生产几种类型的产品:有处于需求衰减阶段的产品,有处于需求旺盛阶段的产品,也有处于需求发展阶段的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近三年的调整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适应能力。杭州制氧机厂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厂过去只生产大制氧机,1979年基建下马,大制氧机任务很少,原来预计要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不拘于原来的产品方向,生产了社会需要的90多种产品。所以能够做出如此成绩,靠的就是适应能力比较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