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失足到新生——看电视剧《新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3
第5版()
专栏:电视之窗

  从失足到新生
  ——看电视剧《新岸》
丁浪
中央电视台和丹东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剧《新岸》,是根据报告文学《走向新岸》改编的,描写挽救失足青年的真实故事。
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少,但这个电视剧不落俗套,有其独特、新颖之处。整个剧的风格是深沉、凝重、炽烈、生活化。人物不多,主要是一对男女青年的戏。女主角刘艳华是一个十六、七岁就犯了罪坐了五年牢的失足青年,男主角高元钢则是农村中常见的那种十分憨厚、老实的小伙子。刘艳华刑满释放后到农村劳动,村干部把她交给高元钢监督改造。戏就从这里开始了,编导在艺术处理上浓淡相宜,比较细致。对挖河泥、拉电机、探病、上城告状等这几场重场戏,象泼墨一样,浓浓几笔就将人物性格刻画出来了。戏很重,但对话很少,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细节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全剧运用重复的手段,把刘艳华在劳动中默默无闻、咬紧牙关在磨练自己的决心和高元钢的高尚品德,表现得比较充分,使人们能够形象地看到刘艳华的灵魂逐渐在复苏,强烈地向往着新的人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对主要演员挑选得当,重气质,不去追求外表的美。演员演得朴素自然,做作表演的痕迹较少,比较生活化,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可信。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失足青年想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开始不易被人所信,常遭歧视、冷遇,有些失足青年为此失掉信心,因而又导致恶习复发,甚至走回头路。过去有些写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过多地表现这种消极面,打架斗殴、流里流气甚至出现血淋淋、奇形怪状的场面,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了社会效果。《新岸》对这点比较注意,不追求打打闹闹、赶时髦的场面,着重挖掘人物内在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从正面去表现失足青年是如何在同志、朋友和亲人们的热情关怀下走向新岸的。
《新岸》也有不足,主要是在表现刘艳华的改造过程中,写党、社会的力量对她的教育不够,时代特点也表现得不够鲜明。在艺术处理上有些戏还不够饱满,前半段有点拖沓。尽管有这些缺点,但仍不失为一部动人的富有积极意义的电视剧。它通过刘艳华坎坷的生活道路,说明大多数的失足青年是可以转变,可以改造成为新人的,对挽救失足青年有着现实教育意义。对于这部分青年,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该伸出热情、温暖的双手,拉他们一把,帮助他们走向新岸。(附图片)
  电视剧《新岸》剧照:
高元钢(马崇乐饰)和刘艳华(相虹饰)在井台交谈。
祝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