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丹麦大选的结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3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丹麦大选的结果
  刘绪民
丹麦政府因经济困难倒台不得不提前大选。大选中各政党提不出解救经济危机的妙法。长期来议会中两大派势力在国内问题上争吵不休。新选举没有改变双方力量对比。丹麦女王要求看守首相约恩森组织新内阁,看来新的一届政府很可能难产。
12月8日,丹麦举行了全国大选,选举结果,参加竞选的13个政党中,9个政党取得了议席。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得票明显减少,议会席位由上届的68席减为59席。保守党的议席由22席增加到26席,自由党的议席由22席减为21席,议席增加最多的是社会主义人民党和中央民主党,各增加9席,两党分别获20席和15席。原首相约恩森已向丹麦女王提出辞职。
这次大选是约恩森首相在11月12日议会通过不信任案之后宣布提前举行的,本届社会民主党政府是1979年10月大选后执政的。按宪法规定议会每四年选举一次。由于社会民主党及其支持党在议会中只居1席多数,政府随时有倒阁的危险。社会民主党少数政府在国内政策上除了得到社会主义人民党和左翼社会主义者党的支持外,主要依靠基督教人民党、激进党和中央民主党等中间小党的支持。这次倒阁就是因为政府提出的一项经济改革方案没有得到它们的支持而造成的。
参加上届议会的共10个政党。在丹麦议会中分为两个营垒,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所谓左翼集团和以自由党和保守党为轴心的所谓右翼集团。两个营垒势均力敌。它们在外交路线方面基本上一致。绝大多数议会政党都赞成丹麦外交政策的“四根支柱”,即: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支持联合国和参与北欧合作。然而两个营垒在内政问题上却势不两立,尤其在如何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上,长期争吵不休。
丹麦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它的工业原料和能源几乎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自1973年西方世界爆发“石油危机”以来,这个国家的经济一蹶不振,生产不景气、通货膨胀、债台高筑,失业剧增。严重的经济困难引起政局动荡不安。近十年来丹麦曾更换过6届政府。当前,丹麦又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家预算赤字达100多亿克朗,国际收支逆差达138亿克朗,外债已超过1,000亿克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通货膨胀率约为10%。
这次竞选活动主要是围绕经济政策问题展开的。社会民主党以其被议会否决的一揽子经济计划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该纲领主张挪用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来扩大生产投资和增加就业。而自由党和保守党共同提出的竞选纲领,强调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减轻企业税赋、降低工资增长速度等措施以逐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和扩大就业。两派互相攻击。自由党和保守党方面抨击社会民主党的一揽子经济计划将导致税收大幅度增加,从而实际收入下降。社会民主党抨击自由党、保守党的共同经济计划非但不能增加就业,反而会加剧失业,引起社会混乱。丹麦政府长期来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高工资、高消费,这就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加深,丹麦经济恶化,福利政策增加了政府开支,财政赤字加剧,并年年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结果只得靠借外债来弥补,使经济处于“深渊的边缘”。而这些政党谁也拿不出医治经济的灵丹妙药。
人们对频繁的大选已感到厌倦,对通过大选产生一个稳定的政府失去信心。选民情绪低落,不少选民没有参加投票,全国只有82.7%的选民参加了投票。有的报纸舆论认为,大选不仅解决不了经济困难,反而会推迟困难的解决。在当前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丹麦人民普遍希望能够有一个在议会里有着稳固基础的政府出来维持局面。然而,这次大选的结果表明,议会中两个营垒的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新的一届政府可能又是一个少数政府,而且看来将是难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