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处处精打细算 事事勤俭节约 周至县造纸厂开源节流增产增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4
第5版()
专栏:

处处精打细算 事事勤俭节约
  周至县造纸厂开源节流增产增收
周至县造纸厂在陕西省几十个县办纸厂中,企业管理比较细,经济效果逐年好。短短几年内,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比1976年前扩大了三倍。产品畅销8个省、市、自治区,招贴纸获省一轻局优质产品证书。每年上缴利润均在百万元以上,占该县全民工业企业上缴利润总额的80%左右,被当地群众誉为本县的“来亨鸡”。
“来亨鸡”是怎样多生蛋的呢?几件小事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1978年,周至县造纸厂产量开始成倍增加。可是,职工们看到造纸后的废水流过的河床上,沉积了厚厚一层纸浆。国家财富如此白白流失,大伙觉得心疼。厂领导采纳职工的建议,设立了回收装置。去年回收的废纸浆卖给社队小纸厂,收入9.3万元。今年,厂里将回收任务包给综合车间,每回收一吨湿纸浆计价0.65元,全年收入可达10万元。
当地出产的麦草,是这个厂造纸的主要原料。过去筛选下的麦穗、麦节等没有利用。近年来,他们添置了打糠机,用下脚料生产猪饲料“废料变宝”,再按低于农贸市场的价格出售,深受农民欢迎,工厂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余元。
开源节流是这个厂勤俭办企业的重要措施。他们的做法:一是从麦草中回收小麦,每斤收费一角钱,分给职工,全年收入5,000元;二是利用锅炉余热生产热水,为县城居民和附近农民洗澡提供方便,每张澡票一角钱,全年可收入1,500元;三是厂办医务室对外营业;四是从不好出厂的破纸和边角纸中,挑选、裁成各种小开纸出售,增加收入。
厂里的几位领导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上级有关单位给他们厂联系了一辆面包车,厂领导执意不要,转让给了县招待所,自己开会办事仍然乘长途汽车或骑自行车。夏天最闷热的时候,厂领导的办公室没有一台电扇,连竹门帘也舍不得挂。私事用厂里几根草绳,也要过秤付钱。家里用纸,都按规定开票付款。在领导的影响下,全厂职工处处精打细算,随时注意勤俭节约。
“水中捞纸”也罢,“废料变宝”也罢,“开源节流”也罢,这些“额外收入”都增加了全厂的总收入。面对逐年增加的企业收入和这些“外快”,厂里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在各项经济往来中,他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一点没有“胡来”。下面算的这笔帐,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的。
今年上半年,厂里给国家上缴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费74.91万元,企业留成11.85万元,职工个人共得21.59万元。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在这108.35万元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9.14%、10.93%、19.93%。其中,职工个人所得分三部分。全厂670名职工,基本工资每人月均39.38元;副食品补贴每人月均3.17元(临时工每月2元);各种奖金包括加班费、夜餐补助等每人月均11.15元。三项加起来,每人月均总收入53.70元。
由于实行了计时浮动、超额计件和全部计件等多种经济责任制和工资形式,这个厂发放的奖金并不多,却起到了鼓励超额劳动的作用,初步克服了平均主义,做到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收入也有所增加。
     《陕西日报》记者 车轰
          本报记者 景险峰
  编后
开源节流很可以有一番作为,周至县造纸厂的做法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厂不仅注意增加生产,同时也注重厉行节约,就是说开源节流。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挖掘每一个细小的财源,堵住每一个细小的漏洞,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我们有些同志不是这样,他们身在宝山不知宝,在他们那里,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资财不能物尽其用,国家财富白白浪费掉了,这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作风。身在宝山要知宝,同时也要会挖宝。我们搞工业的同志都应树立开源节流的思想,这样就会发现遍地有黄金,到处可以开掘出社会主义的财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