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5
第7版()
专栏:

  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建设
  王志根
今年11月间,我有机会访问了西非的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这个国家和其它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一样,独立后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它既取得了某些成就,也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可喜的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已从痛苦的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进行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贪大求洋。他们认为,根据几内亚比绍的现实情况,必须优先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建设。
几内亚比绍是一个面积为3.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91万的国家,曾遭受葡萄牙殖民主义数百年的残酷剥削和黑暗统治,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英勇反抗和11年的武装斗争,在1973年获得独立。独立后的几内亚比绍人民,在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的领导下,为复兴国家、发展经济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特别是建设方针不对头,再加上1977年的严重旱灾,到1980年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出现了债台高筑、物价飞涨、商品匮乏、严重缺粮的局面。农业部长阿维托·席尔瓦沉痛地说:“我们的困难既来自天灾,也是错误的建设方针造成的。”还说:“我国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95%,但农业投资却很少。1980年的农业投资,只占国家总投资的7%。前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脱离国家现实水平的现代化工程,只热衷于城市建设和建造现代化工厂,而忽视了广大农村的基本建设。”
在访问期间,我曾参观过首都郊区新建的汽车装配厂和粮油加工厂。这是两座雄伟而又现代化的工厂,但是由于缺乏原料,或产品没有销路,建成后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据粮油加工厂总经理安东尼奥·阿丰塞卡先生说:“独立后,最好的年景,全国生产稻谷8万吨,去年只产了2万多吨;而且广大农民习惯于家庭手工加工,因而工厂由于缺乏原料至今未能正式投产。”
挫折、失败教育了立志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几内亚比绍人民。一位政府官员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在发展经济中犯了盲目追求现代化的错误,浪费了大量资金,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这个沉痛的教训,使我们明白了一条真理: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去年11月,以若奥·维埃拉为首的武装力量,发动“调整运动”接管政权后,纠正了旧政权在国家建设方面的错误方针,对经济政策实行了重大改革。新政权将发展农业放在优先地位,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并制订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高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动员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推广良种;建立培训农业技术人材的机构,如农业技术学校等。访问期间,我参观了距首都75公里的一所农业技术推广站。据该站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个农技推广站已培养了34名农业技术员。他们已分赴4个县的农村,同农民一起劳动,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在参观的路上,沿途可以看到农民们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地整修土地、播种、插秧……据农业部长席尔瓦先生告诉我们,由于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加上风调雨顺,估计今年全国稻谷产量可达7.5万吨,花生产量可创独立以来的最高纪录——4.5万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