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浪子”的亲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8
第3版()
专栏:通讯

  “浪子”的亲人
山西省临汾市金属结构厂有170名职工,其中10名是犯过错误的失足青年。去年元月,厂里招工时,厂长师回喜从档案中发现这些人犯过法,招还是退?师回喜认为:“我们要主动为社会承担教育青年的义务,不能把包袱扔向社会。”10名青年被招进来一年多了,这些“浪子”的情况如何呢?
25岁的魏根成,曾被收容过多次,到厂后当了电工。一次,厂里安装轧机,要买一台低压配电盘,需要1,500元,魏根成就主动改制,只花了300元就搞成功了。
曾几进几出公安局的呼临生,现在成了厂里二等劳动模范。有一天,过去的同伙威逼他去偷钱,呼临生拒绝了,那个家伙朝小呼的腰部捅了一刀。小呼忍着痛,严肃地告诉他:“就是捅死我,我也不干!”
为了这些人的进步,师回喜厂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他坚持家访,了解青年厂外活动的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师回喜还和失足青年家长们建立了联系制度,规定上班时,父母把孩子交给厂里;下班后,工厂再把孩子交给父母。遇到厂里学习开会,提前通知家长。
为了摸清有的人是否改掉恶习,师回喜有时深夜把临汾的主要街道巡查一遍。有一天夜晚,他发现本厂一名青年骑车尾随两名女青年。师回喜亲自将女青年护送回去,对那个青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那个青年不得不低头认错。
从生活上关心,这是师回喜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有一次,一个小青年请假理发,师回喜发现他没有进理发馆,进了电影院。为堵塞这个漏洞,师回喜和厂其他领导研究,决定派一青年到市理发店学习理发技术,在本厂门口办起了理发店,每月给每个职工发两张理发票。接着,又在厂门口开设了医务所,办起了知青商店,使青年们再不为这些小事到外面乱逛了。一位女青年住了医院,师回喜特地买了罐头到医院看望,在她出院回厂后,又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当失足青年的婚姻遇到困难时,师回喜就搭桥牵线。经他介绍,已有几对男女青年结了婚。一位女青年在和一位男青年谈恋爱中,知道了男方失足的底细,几次发生争执。师回喜耐心地作女方的工作,终于使两人的爱情关系巩固下来了。
   本报通讯员 畅子平 任英凯 本报记者 李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