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利国利民莫大于和平统一——访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8
第4版()
专栏:

  利国利民莫大于和平统一
  ——访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斐
12月14日,在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民革副主席刘斐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一天,我们来到刘斐先生家里谈心,并向他热烈祝贺。
83岁高龄的刘老,三十余年来,一直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操心。他告诉我们,今后,他决心继续遵循孙中山先生的教导和启示致力于促进国共和谈,实现统一祖国大业。他回忆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东征、北伐时的情景说: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关怀国家民族的团结,直到弥留之际,犹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用无数事实教导我们,凡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没有不能团结的。
刘老说,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早在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就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最近叶剑英委员长又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九条意见,建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对于这样合情合理、宽容为国的意见,任何一个爱民族、爱国家的人,都应该作出合乎历史发展的反应。
“国共合作首先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刘老说,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进步。晚年,他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抛弃某些过时的观念,欢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接受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毅然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原来的三民主义发展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还亲自参加和领导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促进了北伐战争的成功。
刘老说,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强调指出: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要我们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奋斗。刘老沉思了一会说,孙中山先生生前一直非常关心台湾同胞的命运,台湾也是孙中山先生传播革命种子最早的地区之一,他曾三次到台湾。遗憾的是他生前没有能看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他的国共合作的思想,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使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但挽救了中华民族,也使割让了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得到了光复。
话题从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转到1949年的和平谈判。那年的4月1日,刘老同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竑、李蒸等先生代表国民党到达北京,经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几天谈判,达成了八条24款的《国内和平协定》。因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并逃到了台湾省,于是又一次出现了祖国长期不统一的局面。刘老无限感慨地说:“我们作为当时的和谈代表,至今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两次国共合作及和平谈判,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希望祖国和平统一,所绳则一也!”
这时,刘老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一次,毛主席请吃饭。席间,刘老问毛主席:“晓不晓得打麻将?”
毛主席说:“晓得。”
刘老乘机试探性地问道:
“毛主席,你喜欢打平和,还是喜欢打清一色?”
毛主席说:“平和最好,不要清一色。”毛主席紧跟着又说:“清一色难,平和易。”
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反映了对国共合作的主张,使刘老深志不忘。刘老说:“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央政权的领导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有大量的共产党之外的人士,共商国是。中国共产党还要求大家做诤友。”
历史是最有力的见证。刘老说:“祖国的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十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衷心地希望在台湾的老朋友、老同事们认识这一点,深思熟虑,做出积极的响应。”
刘老说:“去年2月,我写了一篇文章,寄语台湾的老朋友、老同事们,题目叫《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现在我仍然想告诉台湾当局:三十六计,还是和为上计。利国利民者,莫大于和平统一祖国。当年的和谈代表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竑、李蒸诸先生已先后作古。他们生前都为促进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健在的只有我一个人了,因此,为促进和谈尽一些力量是不可旁贷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大愿。”
刘老虽年事已高,为国为民效力的壮心不已。我们准备告辞了,他还一再恳切地表示,他热烈欢迎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和他们的亲属,回大陆和家乡看看,探亲访友,谈心叙旧,或者互相交换有关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法运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互通情况,交流心得。
本报通讯员 蔡心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