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努力挖掘现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9
第2版()
专栏:

努力挖掘现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潜力
  本报评论员
江西省今年发展农村多种经营,重视对现有经济林的管理,使原来产量水平较低的茶叶、油茶、柑桔生产显著增长,产量都比去年增加一成多。加强现有经济林的管理,这是农村发展多种经营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现在有些地方一提发展多种经营,往往偏重搞新的项目,偏重扩大种植面积,扩大放养水面,等等,而不注意对已有的经营项目和经济作物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这种盲目弃旧求新的作法,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些单位往往因此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延误了时间,未能取得好的经济效果。
我国农村一般都有一些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建设,许多地方已有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也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可是,过去由于“左”的指导思想为害,这些多种经营生产一般都没有受到重视,管理得不好,生产水平较低,不少甚至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横遭摧残,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比如我国的油桐籽、油茶籽、生漆、柞蚕茧、核桃、板栗等生产,至今还未恢复到历史最高产量。我国原来是柑桔的主产国,适宜种植柑桔的地区多于美国,但是从我国引种柑桔的美国,现在年产达1,400万吨,而我国仅有67万吨,单产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池塘养鱼方面,广东省1979年平均亩产346斤,一些高产社队超过千斤,更高的达3,000斤,而全国平均亩产只有96斤。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中,努力挖掘现有经营项目的潜力,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当然要放开眼界,广开财路,凡是有条件有可能经营的新的生产门路,我们都要积极而有计划地去开辟。重视现有经营项目的挖潜,决不意味着要我们抱残守缺,捆住自己的手脚,拒绝去向新的领域进军。恰恰相反,搞好现有多种经营的生产,正是为向新的领域前进创造条件。搞一些新的生产项目,首先要投资,而且一般都周期长,见效慢。过多地着眼于搞新的项目,显然为国家和社队现有财力所不许。我国耕地少,如果只是着眼于扩大经济林地面积,压缩粮田,在一些地方,会带来新的困难。江西省的实践证明,抓好了现有经济林的管理,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用工省。江西婺源县秋口公社渔潭大队,今年对900亩旧茶园进行了改造,一年增产的茶叶,等于增开了300多亩新茶园,而花费的资金和人力,不及新开茶园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我们把现有的多种经营生产搞好了,就可增强社队的经济实力,积累经验和技术,为多种经营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