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记无锡色织一厂把磨毛涤棉布打入国际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9
第3版()
专栏:

  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记无锡色织一厂把磨毛涤棉布打入国际市场
一个出色的厂长,不仅要通晓生产,有政治头脑,懂技术,会管理,还要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无锡市外贸专厂——色织一厂厂长兼工程师徐云翼就是一位同行公认的行家。
1979年底,香港溢达公司经理周怡先生在外贸部门同志陪同下,来到无锡色织一厂。无锡色织一厂是1937年建厂的老厂,这个厂的技术力量强,一些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的产品都能生产。周怡到这个厂不止一次了。他这次来,抱有一种特殊的目的和期望。厂长徐云翼也正想通过和外商以及港澳工商界人士洽谈业务,了解国际市场变化,确定工厂的经营方针,以便使产品进一步打开国外销路。
周怡从皮包里取出一块涤棉新产品,试探性地问徐云翼:“你们这里可能做?”
徐云翼接过一看,这块涤棉不同寻常,看上去象是薄绒棉布,又象薄毛织品,质地柔软而又挺括,象是经过磨毛加工处理。徐云翼1941年从无锡工专染织科毕业,干色织这一行快有四十年历史了。但当今国际市场变化万千,这种产品,他委实未曾见过。
但他不动声色,随便反问一句:“你为啥要我们试制?”
周怡一看,徐云翼并未一口回绝,大有成交余地,便也推心置腹般地说:“这种新产品是国际上最近才出现的,我刚刚从国外弄来。原在香港试制,那里工资高,试制费用也高。”
这是老实话。徐云翼一听,明白周怡的确向他交了底。但他还不放心,又问一句:“将来代替哪一类产品?”
周怡似乎揣摩到徐云翼的心意,忙回答:“将来可以代替薄绒布,这种产品可是有生命力的。作衬衫春秋季节穿最合适,有的地区象美国的东部、东北部和西欧,北欧,可以常年穿。”
徐云翼此时便也不隐讳自己不熟悉这种新产品的性能,他问:“它有啥特点?”
周怡回答得很爽快:“国外时兴纯棉织物,西欧、北欧、北美更喜爱薄绒布。但绒布一来价格高,二来缩水大。这种产品缩水率小,经过磨毛处理,类似绒布,穿起来舒服,又不走样。你这里有没有条件试制?”
徐云翼回答得也很痛快:“技术上有条件,设备上有困难,缺一台磨毛机。”
“我帮你解决。”
最关键的一着是价格问题。这方面我们一些工厂和外贸部门已吃过不少亏。徐云翼因为了解行情,经过和对方协商,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条件。经过这样一番交谈,生意做成了。周怡当场确定订货17万米,双方商定1980年5月交货。
去年2月,磨毛机运到无锡。经过半个月安装,半个月试验,3月份开始生产,5月份按时交货。对新产品,不仅周怡十分满意,外商也纷纷订货,去年色织一厂共出口60万米磨毛涤棉布。徐云翼并不满足,又带领全厂职工改进工艺,压缩费用,降低成本,结果磨毛涤棉布的换汇率相当于纯棉绒布。这一年,色织一厂共收到外商订货单578张,产品全部出口,成为外贸专厂。
今年,无锡色织一厂将生产磨毛涤棉120万米。一次,日本客商取了一块样品带回日本,做了四项试验:缩水率只有1.8%,色泽牢度四级,绒毛不差,强力40公斤,证明内在质量好,于是便买了现货4万多米,还订了16万米。如今,磨毛涤棉已经成为色织一厂的“拳头产品”了。
本报记者 金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