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四个胳膊”的干部少了——来自大黑公社的报告(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0
第4版()
专栏:

  “四个胳膊”的干部少了
——来自大黑公社的报告(之五)
在辽宁省辽中县大黑公社,农民们唠起责任制带来的变化时,都夸干部的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干群之间心心相通,干部体贴群众,群众爱护干部的好风气,开始得到恢复和发扬。
“四害”横行的时候,在大黑公社,有些社队干部沾染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习气。遇事瞎指挥,严重地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干群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大黑公社的干部记取过去的教训,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干群关系开始有了好转。今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公社机关除留有极少数人值班外,其余人员常年下点包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社大小队干部由原来的390多名,减少到220名,有的大队会计兼生产队长,大队妇女主任兼管现金,生产队副队长兼保管,等等。仅这一项,一年就可减少社员负担达7万元。
过去,有些干部很少参加劳动,常常是“溜溜达达,三千七八(指一年的工分)”,或者“椅子一坐,四千超过”。他们即使下地,也是“倒背手,横垄走”,披件外衣,“郎当”两袖,群众称他们是“四个胳膊”的干部。如今,这种情况在大黑很少见了。大小队干部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种好自己承包的责任田,还经常帮助群众安排农活,关心他们的疾苦。今年以来,由于干群关系融洽,全社没有一份儿到市里上访的。前几天,大黑大队有户社员从外地迁回,一家五口,吃、烧毫无着落。当这个社员正要到外村亲戚家张罗借粮的时候,大队党支部书记徐国斌来到他家,帮助解决了1,000斤粮食和200捆树枝,使这户社员深切感受到干部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前些年,这里有些群众往往是怕干部、躲干部、烦干部、气干部,有些干部也往往怨群众、卡群众、训群众、整群众。如今,干群关系亲密无间,群众有话愿意和干部说,干部有事愿意同群众商量。东于大队党支部书记苏德荣讲了一件事:今年夏天,大队干部在研究如何给社员承包的责任田追肥的问题时,有人主张把化肥统一运到地头,在队长的监督下追肥,以防社员把化肥上到小园田里。大多数干部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按承包地的亩数,把化肥分给各户,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结果,群众都按要求,把化肥上到了责任田上。
也许有人认为:实行责任制,社员出工不用喊了,干活不用管了,干部可以轻闲自在了。大黑公社党委书记涂成普不这么看,他说:“实行责任制后,干部身上的担子更有挑头了。原来出工一敲钟,干活大帮哄,现在是一家一户地分散经营,更需要我们当干部的脑勤、嘴勤、腿勤、手勤,深入做好过细工作。比如提高管理水平、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对困难户给予照顾,等等,哪一样想不到、做不好也不行。”目前,在大黑公社,干部学管理、学科学的风气正在形成。相信他们将以新的姿态,带领全社农民努力奋斗,攀登农业新的高峰。
(《沈阳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