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绘声绘色传佳音——访体育广播员宋世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0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绘声绘色传佳音
——访体育广播员宋世雄
深受听众欢迎的体育播音员宋世雄同志,从日本回来后的第三天,我去访问了他。在他布置简朴的家里,我请他谈谈这次在日本转播世界杯排球赛的情况。他以流利的口齿,侃侃而谈,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
他告诉我:多年来,他总有一个愿望,要做一个向全国人民传递体育喜讯的人。二十年前,即1961年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第一次实现了这个夙愿。那时,他作为老播音员张之的助手,转播女子团体赛的实况。二十年后的今天,在日本,他又向祖国人民传递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喜讯。他为此感到兴奋,也感到光荣。
“今年的11月16日晚上,当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在日本的大阪市府立体育馆升起,我确实很激动。女排运动员们流下了热泪,我也流下了眼泪!”说话不爱打顿的宋世雄,这时打了顿,眼里含着泪花。我看出,他是一位很富有感情的人!
“中国女排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呀!”他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向我介绍了女排队员的许多感人事迹。为了转播好中国女排的比赛,他从1978年起,就经常采访这个队,熟悉她们。她们刻苦训练、勇敢拚搏的精神,给了他以极大的激励力量。他说:“她们的精神激励了我,如果不努力把工作做好,就觉得对不起祖国人民,也对不起我们的运动员!”
这次出国前,宋世雄作了很多准备工作,搜集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各国球队的队员和战术状况,我国女排运动员的技术、性格特点,甚至个人生活情况。他觉得,转播实况,不仅要播比赛的胜负,还要把运动员的精神世界反映出来,把她们美好的心灵介绍给观众和听众。为此,他常在吃饭前后,乘车途中,插空去找运动员、教练员交谈。他说:“我们也要深入生活,才能掌握她们的脉搏。”他了解她们决心拚搏、誓夺冠军的豪言壮志,也熟悉她们喜怒哀乐时的音容笑貌。他有时一边谈,一边拿出四指左右宽的白皮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许多运动员的谈话,还有教练给他画的战术图等。他有许多这样的小本子。
想起他在转播中的那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又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说得那么流利?这功夫是怎么来的?”他笑了笑说:“这也是练出来的。运动员的名字、号码、年龄、特点、技术状况等,事先要熟悉,背得滚瓜烂熟。转播中有些话,也要事先背熟。比如这次比赛,对那几句开场白,我就背了好久,走路时背,骑在车子上也背。背得烂熟了,播时也就不会错。”
宋世雄14岁时,开始对体育转播工作发生兴趣。他经常学当时的著名体育广播员张之的播音,后来得到张之的指点。高中毕业后,因病没考大学,在北京宣武区搞了三年社会工作。业余时间,他常为基层业余球赛作解说。有一次,他把实况录了下来,送给了电台。不久,他被调到中央台,正式当上了体育广播员。文革中有好几年,没有体育转播工作,他很痛苦。但是,始终没有把业务丢掉,一直在练,练发音。经常自己一个人,面对着墙,把它看成是一个球场,不间断地练习。
宋世雄深有感受地说:“我个人没有什么本事,离开了党的关怀和培养,离开了集体的支持,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我总觉得,我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做这工作,我身后有广大的观众、听众和后方工作的同志支持。”在日本,当他听到国内许多观众和听众提前上班,提早下班,在车上,在路上,都在收听广播的盛况时,就觉得浑身是劲。运动员们见他身体瘦,送给他麦乳精和水果;顾问张天任,把排球战术资料抄写好,特地从北京寄给他……他广播时爱喝热茶,在日本,体育馆内准备的却是可口可乐一类的清凉饮料,没有热的。他的同事们,就分头在五六个屋子里,用比拳头大不多少的小壶给他煮开水。他正是从这些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中,得到了鼓舞力量。
“要提高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个人修养。”他说他在转播中也有一些不适当的地方。在中日决赛时,第二局以后,他说了些过头话,如多次说过“我们已经是冠军了”,他认为,这虽是事实,但反映到转播里不好,这是思想方法有问题。还有,在第三、第四两局中,几次说“这是裁判明显的误判”,把这种个人情绪传给观众和听众也不好,会造成不好影响。他收到许多观众和听众的来信,大部分是鼓励的,也有对某些转播不当的地方提出批评建议的。他说,要从这些批评中吸取教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本报记者 郑荣来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