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谈谈台湾的“报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1
第3版()
专栏:

谈谈台湾的“报禁”
穆扬 张连兴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1980年7月至1981年6月为期一年的时间内,单是台北一地,因“内容严重混淆视听”、“影响民心士气”、违反“出版法”等罪名而受到当局“处分”的出版业,就有453家次。其中包括《亚洲世纪》、《暖流》、《疾风》、《钟鼓楼》、《大时代》、《进步》、《这一代》七家杂志。
多年来,台湾当局一再声言,他们在台湾实行的是“三民主义”,民众享有充分的民权,即民主与自由。然而事实说明,他们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原来,国民党当局自从撤离大陆、局处台湾以来,为了巩固自己不得人心的统治,压制民意,封锁祖国大陆的消息,沿袭和制订了“戒严法”、“出版法”,以及“戒严期间新闻纸杂志图书管制办法”等,并由此而产生了种种“报禁”。香港《立报》月刊不久前发表题名为《台湾的新闻管制》的“台北通讯”说:在各种禁令面前,台湾的报刊不但不能发表同当局“不一致”的政见,甚至不能刊出“当局较忌讳的”话题和“当局不喜欢的”人和事。《钟鼓楼》等杂志,就是因此而遭“查禁”的。
《立报》月刊的文章还说:台湾出版物的言论自由,不但受到“法”的管制,还得随时接受“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行政院新闻局”、“警备总司令部”和“调查局”四个单位的严格“检查”。其中最具有决定权的是“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有些报刊的人事、背景或是宗旨,如不合他们的胃口,轻则刁难,重则禁绝。《进步》杂志“准备出版的工作”“筹划了很久”之后,“等待检查单位的批准”就又“足足等了三个多月”,而在今年4月创刊号发行前夕,又“突然全被治安当局查扣,不准发行”。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台湾当局不但对图书杂志等出版物严加管制,对于同读者天天见面,影响较大的报纸,控制得就更严了。据了解,从1952年起,台湾当局就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新报纸创刊,没有发出过一张新报纸登记证。人们把这称之谓“限证”。事实上,“报禁”并不止于“限证”,而且还有“限张”、“限印”。“限张”,即每日出版的报纸不得多于三大张;“限印”,即除少数特许的以外,同一报纸不能在不同的地方印刷。人们把以上三种限制称之为“一报三禁”。关于“限张”,大家知道:台湾的非官方报纸,都得靠利润来维持其生存。广告是报纸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台湾各报的广告篇幅,一般占全天报纸的一半左右,有时高达三分之二以上。报纸被限定每天出版不得超过三大张,除去广告和奉命必登的新闻和文章以外,想用所余篇幅办出报纸的特色,以增强其竞争力,自然是一件难事。“限印”,使得一些报纸加大运输成本,推迟送达读者手中的时间,因之也就使这些报纸失去部分竞争能力。受害的,自然大都是非官方报纸。
台湾当局的“报禁”,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非议。远在1955年3月4日,“立法委员”、老报人成舍我,就在“立法院”提出质询说:“政府”“鼓励人民食粮增产,为什么对于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的增产,却千方百计加以束缚?”另一位老报人马星野在今年6月25日的一次演讲中也指责当局说:“人为的三大张篇幅限制,未免有违于自由平等的原则了。”《联合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张作锦,除就此在今年的“国建会”上作了专门的发言外,还在《联合报》上发表了一篇题名为《谈谈报纸的“限张”和“限印”》的文章,对台湾当局坚持实行“报禁”的各种“理由”进行了批驳。
台湾当局坚持“报禁”的重要根据,是三十年前提出的“战时”需要节约用纸。对此,张作锦在文章中指出:“照我海关的统计资料,去年全年进口新闻用纸为美金1,800余万元,但进口水果是美金5,400余万元,为新闻纸的三倍。连进口洋烟洋酒都达3,100余万元,是新闻纸的1.72倍。既属‘战时’应该节约,为什么不节约水果,不节约轿车,不节约化妆品,却偏偏要节约新闻纸呢?”对此,台湾当局显然是无法解释的。造成这种自相矛盾现象的原因,据张作锦的文章说,是因为“政府”“另有不便说明的‘理由’”。至于这些“理由”的内容,张作锦的文章回避未谈,看来他也是有不便说明的“理由”的。
其实,内中的难言之隐,说穿了也极其简单。综观台湾“报禁”种种,当局无非是怕报刊多了、篇幅多了,难以控制。当前,在海峡两岸人民都盼望祖国能和平统一的时候,在台湾同祖国大陆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方面,万一有些报刊发表同当局的见解不一致的意见,岂不被动?三十多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海内外人员的广泛交流,使各方面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四面八方,而台湾当局还厮守着五十年代的“章法”,网织种种“报禁”,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台湾人民盼望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是禁止不了的。
“报禁”,是国民党的传统政策和手段。现在,上了年纪的人,对于三十多年前国民党在大陆实行的“报禁”的情形,记忆犹新。“报禁”既然没能挽救国民党对大陆的统治,又怎能抵挡得住十亿人民盼望祖国大陆同台湾和平统一的潮流呢?正象张作锦的文章所说的,在台湾人民强烈要求当局解除“报禁”的呼声面前,如果当局想“继续维持现状”,那么,“各方面的批评和要求,也将相对地持续下去”。不过,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不致我行我素到底,被动到底,而能看清历史潮流,顺应民意,早日解除报禁,并进而与祖国大陆互通讯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