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审计工作学术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1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审计工作学术讨论会
最近,中国会计学会在厦门市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结合当前经济调整和改革中出现的新课题,讨论了“建立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的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建立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是一项紧迫任务,势在必行。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正逐步改革,在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时难免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借助审计作为限制消极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第二,随着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财权扩大,自行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建立审计制度,以加强经济监督;第三,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其他合作形式越来越多,也迫切要求建立审计制度;第四,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制度也十分必要,它不仅是防止和揭露铺张浪费、违法乱纪、弄虚作假、贪污盗窃、加强财务监督所必需,而且对于促进企业合理组织生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与会代表对审计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数同志认为,现代审计的对象已经不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即不限于审查帐目。西方国家的审计在二次大战后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从事后审计发展为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进行审计,重点是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二是从着重于审查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帐、证和会计手续是否齐备,数字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贪污浪费等等,发展到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作出全面评价;三是在审查帐目方面,尽可能用加强内部审计的方法来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西方国家审计的这种发展,可供借鉴。有的同志认为,在我国开展审计工作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是:对违反党和国家财经工作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审计,对经济工作上的失职和失误的审计,关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处理是否恰当的审计,对贪污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审计,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评价,等等。许多同志指出,在我国应当特别强调事先审计,这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也有的同志不同意将审计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传统的概念,认为审计就是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即查帐,通过查帐揭露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贪污盗窃、铺张浪费、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
关于审计的作用,有的同志提出现代审计具有保护性和建设性两大作用。所谓保护性作用,就是通过查帐,揭露贪污盗窃、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等,以保护社会主义国家财产和资金的完整。所谓建设性作用,就是通过会计理论、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资料的分析研究,对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作出预测或正确评价,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提高经济效益。也有的同志认为,在当前,不能把审计的作用估计过高,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人事体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之前,审计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可能通过开展审计工作解决经济工作中存在的损失浪费、计划不周、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等问题。
与会代表指出,现在许多问题不是看不到或者查不出来,而是没有权威的机构去审查,没有是非标准和处理的法律依据,或者审查机关没有权力进行处理。许多同志建议国家尽快拟定并颁布《审计法》,或者在《会计法》中加入审计的内容,把审计的对象、范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权力等等以国家法律和法令制度的形式肯定下来。还有的同志提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企业也都应当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或内部稽核制度。
会议还就培养高、中级审计人材和建立审计机构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意见。(余秉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