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近水解近渴 还得帮一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2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近水解近渴 还得帮一手
农民自己动手,筹集资金兴办文化福利事业,这是福建农村的一个好苗头。
最近,记者在闽北、闽东山区采访,傍晚时分,常见社员相邀结伴,有说有笑地赶去看夜戏。在一个放映场上,电影放映前半小时,就有三十几个青少年围住放映员,听“讲戏”。当地公社书记告诉我们:今年社员收入多了,心情好了,自己凑钱请戏,这一年看的戏比以往哪一年都多。
农民集资办学的事例也时有所闻。建宁县有4户农民,住在海拔680多米的山窝里,其中3户有学龄儿童,因山高地偏,无处上学,家长发愁。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政策放宽,他们家家卖余粮,生活富裕,就想学文化。于是就地邀伙集资,3户农家办起一所小学校,从五里以外请来一位退休教师讲课,3个儿童分别读一、二、三年级,学习、劳动两不误。家长高兴地说:这样的学堂我们办得起。
农民集资兴办文化福利事业,既“解”了当地群众的“近渴”,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一举数得!要看到广大农民“联产联心”,既有搞好生产的劲头,又有发展精神文明的劲头。可惜,现在有一些部门的同志,对农民后一股劲估计不足,支持不力,存在着经济上升,文化跟不上的现象。现在,农民盼不来“远水”,自己挖井了,能引来近水,是好事,不过还得上面帮一手。你不帮,别人上:乱七八糟的剧目、手抄木刻本、裸体形象扑克牌乘虚而入。社队干部焦心地诘问:文化不是包括在“四化”里面吗?文化几时才下乡?!的确,现在适合农民看的电影、书籍、戏剧太少了,适合农村学校用的教具、读物太少了,亟需上面下“及时雨”。上有雨,下开泉,农村文化生活才可以活跃。
本报记者 黄际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