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2
第5版()
专栏:报刊论文摘要

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的主流问题,多年来,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友好、合作是民族关系史上的主流;而有的同志则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至今仍是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工作者和其他许多史学工作者十分感兴趣的。白寿彝同志最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发表了《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章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民族关系的主流”,提出了很有启发的见解。
他认为,对于民族关系史上的主流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可以看得开阔一点。我们研究历史,不能采取割裂历史的方法。从一个历史阶段看问题,固然是必要的;从整个历史发展趋势看问题,则是更为重要的。在民族关系史上,“友好合作”不是主流,“互相打仗”也不是主流。主流是什么呢?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问前进。这是主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主流。
他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看法。
第一,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中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援,对促进历史发展是很重要的。首先,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民族关系是很密切的。例如,棉花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两条路。一路从海面上过来,一路从新疆过来。马是从哪儿来的?从蒙古来的,从西北来的。中原人骑马,也是跟北方民族学会的。中原人懂得坐椅子,也是从北方民族那儿学来的。反过来说,少数民族离开汉族行不行呢?比如,北方民族、西北民族不吃盐行不行?不行。另外,天天吃肉,不喝茶,也过不了日子。盐、茶都是由汉族供应的。日常生活中这类事情多得很,这就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援。另外,各民族之间这种互相依赖关系,在生产上表现得也极突出。比如,在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在生产上需要汉族地区的铁器。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引起民族间的矛盾。
第二,从整个国家历史的发展来看,凡是盛大的皇朝,没有少数民族的支持是不行的。汉,是个大皇朝。它是在它的统治范围内得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支援、拥护才强盛起来的。唐,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李世民的成就反映在好多方面,其中有一条,他是“天可汗”。这个称号是少数民族给他取的,表示佩服他、尊重他。李世民当了“天可汗”,唐朝就显得特别强盛。当时长安成为国际市场,经商的有各少数民族商人,还有许多外国商人。从这些事实来看,大的皇朝,没有少数民族的支持,不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是不行的。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少数民族的进步,同样是中国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秦汉是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这时期各少数民族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没有起显著的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是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所谓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民族杂居地区进入了封建化。在北方,魏孝文帝提倡“汉化”,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封建化。在南方,因汉族的大量南迁,促进了汉族跟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也促进了杂居地区的封建化。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一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发展,那是很不够的。宋元时期,封建社会又进一步发展了。其中,也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广大边疆地区进入封建化。有了这个变化和进步,我们才能说封建社会继续发展了。明清时期,民族地区的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事实证明,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总是有少数民族的发展,总是有少数民族出了力量、作出贡献。同时,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对他们也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能分开的。
此外,各民族共同促进历史前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到后来越反映出共同反对民族压迫,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这种共同的斗争,不一定是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经过商量后才去进行的,但事实上是反对了共同的敌人。这也促进了历史的前进。(凌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