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简练是才能的姐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2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简练是才能的姐妹
晓江
目前,有些作者修改作品,越改越长,越改越多,似乎都喜欢用“加法”,而不乐于用“减法”。
用“加法”得“多”,用“减法”得“少”,粗看起来,似乎“多”比“少”好。实际上,文艺创作却是不能简单地以“多”“少”论高下的。一位表演艺术家说过,艺术表演的长进,往往要经过少——多——少的过程。初上舞台,因为生疏,还没有掌握好表演技巧,因而扮演人物就感到动作“少”。后来,渐渐熟练了,扮演人物的动作也就“多”起来了。再进一步,又能在众多的动作中删去那些次要的部分,突出那些最富有典型意义的部分,于是,动作又变“少”了。显然,这里的第一个“少”低于“多”,而第二个“少”又高于“多”。可以这样说,先由“少”而“多”,是演员的学习、吸收阶段,再由“多”到“少”,则是演员的发挥、创造阶段。一个演员的成长,首先是努力由“少”到“多”,而一个演员的追求,则终究为由“多”到“少”。演员而能成为表演艺术家的,莫不获得这种“少”的诀窍。
事实上,文艺领域内一切的“家”,在他们走向成熟以后,对他们的作品都是特别注意在“少”字上下功夫的。契诃夫说过:“你知道应当怎样才能写出好小说吗?在小说里不要有多余的东西。”鲁迅也说过,写好以后,“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翻看这些大师们的文章修改稿,多数情况用的都是“减法”,而不是用“加法”。试看果戈理对《钦差大臣》开头部分的修改。初稿市长的台词是:“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我接到通知,一位带着秘密使命的官员已经从彼得堡出来私行察访了,他要来视察我们省会的所有民政机关。”定稿时改为:“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钦差大臣快要到我们这儿来了。”
定稿较初稿的字数减少了,但是,人物的性格却加强了。对于这些官员来说,“钦差大臣”这个字眼除了觉得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之外,他们就再没有更深一层的想法了。
这样的“少”,是经过提炼的“少”,只有如此才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作品搞得精炼些,在篇幅上易“多”为“少”,用的是“减法”,但在内容上却是易“少”为“多”,用的是“加法”。真正的大手笔,都是注意在“减”中求“加”的。因此,我以为,一切文艺创作者和鉴赏者应记住这句名言:简练是才能的姐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